健康養身★新鞋老是「咬腳」?皮膚科醫師傳授5招,告別腳跟破皮流血

「欸,小明啊,你有沒有OK繃可以借我?」「小麗OK繃給你,你怎麼上個班也會受傷啊?」「不是啦,是新鞋磨腳,超痛的!」您也有這樣的經驗嗎?

新鞋老是「咬腳」?皮膚科醫師傳授5招,告別腳跟破皮流血

明明試穿時很完美,怎麼每次新鞋買回來,卻還是會「咬腳」;害腳後跟紅腫破皮、鮮血直流,甚至留下疤痕,非得要好長一段適應期才能改善?皮膚科醫師表示,其實除了OK繃應急外,還有5個實用方法可以預防!

穿新鞋腳跟紅腫、疼痛?可能是磨腳、接觸性過敏惹禍

趙昭明醫師表示,新鞋之所以會磨腳、害人腳跟破皮、流血,主要是與鞋子皮革未經使用、軟化,材質較硬、挺有關。而堅固、新穎的皮革在與腳部腳跟等皮膚相對較薄的部分反覆接觸、摩擦,自然容易造成肌膚破皮、損傷的發生。

新鞋老是「咬腳」?皮膚科醫師傳授5招,告別腳跟破皮流血

明明試穿時很完美,怎麼每次新鞋買回來,卻還是會「咬腳」;害腳後跟紅腫破皮、鮮血直流,甚至留下疤痕,非得要好長一段適應期才能改善?

再加上,市售許多鞋款在加工過程中,易有甲醛殘留的疑慮,若民眾又裸足,直接以皮表接觸,也容易因此引發接觸性過敏,使腳跟、腳背等部位,出現紅腫、發癢等過敏症狀,甚至在反覆磨損下而破皮。

新鞋老是「咬腳」?皮膚科醫師傳授5招,告別腳跟破皮流血

其實想要改善新鞋「咬腳」問題,除了用OK繃應急外,還有5個實用方法可以預防!

擺脫新鞋咬腳窘境!5秘訣不再破皮、流血

趙昭明醫師指出,其實想要改善上述情況並不難,民眾只要於挑選、購買鞋款,以及正式穿著外出前及穿著當下,善用下列5招秘訣,就能積極改善、預防:

◆秘訣1/選對鞋款尺寸:

鞋子太緊容易壓迫腳掌、腳跟,使摩擦、接觸面積大增,更易加遽不適;而鞋子太鬆,鬆垮則易造成鬆脫不適。一般來說,鞋子大小約在穿著後,腳後跟與鞋跟面約間隔1隻小指寬為佳。

因此,購買鞋子時最好多試穿看看,雖然鞋子有固定尺碼,但每個人的腳形狀畢竟不同;建議民眾可視情況嘗試比平常正負0.5左右大小的鞋碼。

◆秘訣2/挑選鞋跟有軟墊的鞋款:

除了選對尺寸外,其實現在有許多鞋款也會貼心的在鞋後跟處,製作一塊凸起的小軟墊。挑選這樣的款式、鞋版,也有利減少腳後跟摩擦的發生。

新鞋老是「咬腳」?皮膚科醫師傳授5招,告別腳跟破皮流血

民眾不妨可於購買新鞋後,穿上微厚的襪子,套上新鞋,然後在家適度走動把它穿軟,就是簡單又便利的改善小訣竅。

◆秘訣3/使用人工皮減少摩擦:

相較於OK繃,人工皮不只彈性、伸縮度較佳,更有助保持肌膚濕潤,能減少摩擦的發生,且即使是有破皮傷口的情況下也能使用。

◆秘訣4/穿著包覆腳跟的機能襪:

穿上一雙能包覆腳跟的機能襪,也是降低腳跟與鞋後跟摩擦機會的好方法。

◆秘訣5/穿著厚襪將鞋子撐鬆:

另外,還有一招就是學習英國女王穿新鞋前,先請「御用」穿鞋員把鞋子穿鬆、穿軟的方式,也是另一選擇。民眾不妨可於購買新鞋後,穿上微厚的襪子,套上新鞋,然後在家適度走動把它穿軟,就是簡單又便利的改善小訣竅。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614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從事高科技業的陳小姐,平日長時間在無塵室工作,因為無塵衣不便,因此一直有憋尿的習慣,某日突然覺得右側腰痠,起初自以為是腰部扭傷,於是到國術館尋求民俗療法,但腰痛不減反增,直至晚上突然畏寒、高燒,服用成藥後仍感不適,隔天至感染科門診就診,診斷為急症腎盂腎炎。感染症症狀差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春天天氣多變化!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週三14日起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白天高溫大約在20度左右與前一天30度左右的高溫相比,有將近10度的落差,其他地區氣溫也會略有下降,不過仍屬舒適溫暖。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提醒氣喘、心血管疾病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仍不能鬆懈,清潔手部及戴口罩是防疫基本措施,人口一罩的效應無形中也帶起一陣醫美風潮,尤其針對痘疤、細紋膚質改善,臉部鬆弛進行拉提或雕塑等,可以在非常時期進行超前部署,低調的悄悄變美,拍照可以不必依賴美肌特效。 立悅皮膚科診所院長莊德揚醫師表示,夏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受到疫情衝擊,觀光產業受到重創,許多在旅行社、航空業上班的人突然面對被減班、放無薪假、被裁員等,許多中年失業人口更是家中的經濟支柱,頓失工作,家中開銷唱空城,心中壓力山大,而彷彿看不到盡頭的疫情,不知道何時才能讓回復,因此罹患憂鬱症、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不在少數,除了就醫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