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及早著手退休規劃 擁抱樂齡生活第二春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今年針對5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近8成受訪者有意識自己已屆退休/老年年齡,但約4成民眾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為提醒中、老年人先做好並實踐退休規劃,董氏基金會今推出「預約樂齡新舞台」老年憂鬱防治短片及《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樂齡圓夢實踐家》2本書,教導民眾如何計劃及享受樂齡生活。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台灣已邁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但根據調查,70歲以上民眾,每10位有1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因此積極推展老年憂鬱防治工作,提供中、老年人及陪伴者促進長者心理健康的資源。

財團法人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賴進祥提到,今年與董氏基金會合作出版《未來更幸福!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與《樂齡圓夢實踐家》2本書,以及製拍宣導短片「預約樂齡新舞台」,傳達老年生活多元,再創自己價值是保持快樂的方法,並希望透過影片及書籍內容讓民眾獲得啟發,不因年紀而改變對自我的肯定,自信自得的度過退休生活。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2019年針對50歲以上民眾對退休及老年預備之需求現況調查,結果有近8成受試者意識到自己已達退休年齡,但約4成受試者尚未實際規劃退休生活,女性展開樂齡生活的比例高於男性。葉雅馨建議提前做好規劃,安排能取代工作的活動,藉由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及從事志工服務4項行動,讓自己累積正向能量,享有快樂的退休生活。

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指出,臨床上許多引發老年憂鬱症的個案都是發生在退休之後,因為頓時失去生活重心,而「鰥、寡、孤、獨、老」皆為引發憂鬱情緒的危險因子,提醒年長者可以從中反向思考及預防,例如透過拓展生活圈、安排事情與人連結、做好退休規劃等找到成就感。

蔡佳芬也呼籲陪伴者,可觀察長者語言及行為,當長輩常出現負面想法,例如覺得自己沒用、沒朋友,或說話的次數、音量、語調與過往不同;行為上開始常抱怨身體疼痛、眉頭深鎖,原本有興趣的活動都不感興趣、沒食慾、體重減輕時就要特別注意,若發現身旁的人可能有憂鬱症狀,可以鼓勵及陪伴對方尋求專業協助。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口罩實名制,繳了費卻忘了、逾期未領的人,現在只要接到電話簡訊,就可以補領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補領細節,近期將以簡訊通知民眾至原指定通路及門市補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且以「補領一次」為限,錯過...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護人員防疫獎勵金跑哪去了?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15)日發出聲明,再度代表基層醫護人員向衛福部討錢來了,因衛福部承諾的「7月上旬」會撥款的1到3月份的「醫護人員及感控人員津貼」,截至今日,包括台大、北榮、新光、萬芳、國泰醫院的醫師皆尚未領到。...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巧克力、餅乾甚至特殊風味汽水,不少民眾愛出國掃貨,甚至當起「單幫客」幫忙代購在台灣買不到的商品,未來不准買超重了!食藥署今(15)日預告修訂免申請輸入查驗的條件草案,其中就鎖定民眾自行攜帶或網購、國際郵包回台的一般食品設限,要求每日...

閱讀詳情 »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出現聽力困擾,千萬別認為是老化自然現象,醫師警告,未即時配戴助聽器,一旦錯失黃金矯正時期,嚴重到重度聽力障礙時再行配戴,即使聽到聲音,也可能因大腦長久未接收聲音刺激而退化,喪失語言辨識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根據統計,全台灣65歲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