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反覆頭痛竟是腦下垂體腫瘤 導航經鼻孔切除無傷口

如果出現反覆頭痛、視覺障礙,甚至內分泌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小心可能是腦下垂體腫瘤惹禍!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透過「鼻內視鏡」技術與「電磁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可以成功經鼻孔切除顱底腦下垂體腫瘤,沒有任何傷口,患者復原快。

反覆頭痛竟是腦下垂體腫瘤 導航經鼻孔切除無傷口

耳鼻喉科蘇旺裕醫師表示,鼻內視鏡的微創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腦下垂體位於頭顱正中央的蝶鞍,是人體的內分泌中樞。腦下垂體腫瘤是指發生於腦下垂體的所有腫瘤,約占整體腦瘤的十分之一,好發於20-40歲成年人,發生原因不明,但大多為良性腫瘤。

腦下垂體腫瘤分為:功能性、非功能性

腦下垂體腫瘤有「功能性」與「非功能性」之分。功能性腫瘤會分泌荷爾蒙激素,影響血中荷爾蒙濃度與生理情況,導致生理期異常、乳汁異常分泌、男性女乳症、末端肢體肥大、庫欣氏症候群等各種症狀,通常可透過藥物治療予以控制;非功能性腫瘤若大於1公分時常會壓迫周圍組織,使患者出現頭痛、偏盲、複視等視覺障礙情形,往往需要予以手術切除。

1名7旬歲王爺爺,在4年前曾因視線不清到眼科就診,眼科醫師發現他雙眼外側偏盲,判斷為腦瘤作祟,於是轉介給神經外科醫師,用顯微鏡手術將3公分大的腦下垂體腫瘤摘除後,住院半個月平安出院。但前陣子王爺爺又因反覆頭痛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診。

經過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徐賢達醫師檢查發現,患者腦下垂體腫瘤復發已長到3公分大,需手術切除。於是與耳鼻喉科蘇旺裕醫師合作,透過「鼻內視鏡」技術與「電磁立體定位導航系統」,成功經鼻孔切除顱底腦下垂體腫瘤,王爺爺顏面不僅沒有任何傷口,隔天就能下床,更在術後兩天就康復出院。

鼻導航儀器輔助,鼻內視鏡的微創應用廣泛

蘇旺裕醫師指出,鼻內視鏡的發展至今剛好滿40年歷史,但是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無論是解析度、光源明亮度、器材便利程度都較過去精細,早已成為處理鼻部疾病與鼻竇炎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十年來,隨著鼻導航儀器與手術的發展,讓鼻內視鏡的微創應用更為廣泛,無論是鼻内腫瘤的切除、眼眶病變與顱底腫瘤的治療,或是此案例的腦下垂體腫瘤,都是鼻內視鏡的延伸創新適用範圍。

根據今年最新研究指出,「透過以鼻內視鏡與電磁導航儀,可提升52%的腫瘤摘除率;而出血、傷及視神經等併發症則可降低2成」。在熟悉鼻腔構造與鼻內視鏡手術的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合作下,神經外科醫師在腫瘤摘除的過程中將能更順利,腫瘤被徹底根除,更加減少復發可能性。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8/714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骨髓纖維化(Myelofibrosis, 簡稱MF)是一種罕見疾病,常引發腹部不適、吃東西容易飽、疲勞等症狀,但這些疾病常被當成老化、遭輕忽。在「別把一切正常化,小心可能是骨髓纖維化」巡迴衛教展開跑儀式中,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任劉俊煌表示,骨髓纖維化常發生於6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4歲的洪先生,去年因心肌梗塞送醫急診,醫療團隊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搶救,但經過半小時仍沒有恢復心跳,原本將宣告不治;家屬正好趕到醫院,緊握患者雙手、聲聲呼喊,洪先生出現瞬間脈動,醫療團隊施行長達1小時的CPR,患者奇蹟般復活。心肌梗塞跡象未治療 差點送命收治個案的雙和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微整形的新儀器越來越多,這兩年最夯的就是皮秒雷射,致使有很多熟齡女性會定期到皮膚科報到;皮膚科醫師指出,尤其是皮秒雷射的恢復期短,因此即使是夏天,也都很適合做皮秒雷射微整形。 震波效應打碎黑色素 並可刺激膠原蛋白再生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美青表示,雖然天氣已經開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由外貿協會主辦「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於今(2017)年6月15日至18日,在世貿一館與「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共同展出。集結各家新穎輔具、護具、照護用品及營養食品等應有盡有;還有電動代步車、醫療儀器、復健產品、診斷設備及醫療耗材,打造最完整的醫療照護採購平台。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