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慾期寶寶愛抓耳? 醫:安全感來源

口慾期寶寶愛抓耳? 醫:安全感來源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寶寶在滿了六個月之後,常常都有抓耳朵抓不停的現象。許多新手媽媽都有發現寶寶怎麼抓耳朵的頻率越來越高,時間也越來越長,擔心是否耳朵出現什麼問題,甚至認為是罕見疾病的徵兆。

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南昌表示,從寶寶出生到一歲半左右都在口慾期,而口慾期的寶寶對於任何新奇有趣、能引起注意的東西都會想要「咬」,所以市面上才會有這麼多的安撫奶嘴等產品。而對於寶寶滿足其口慾期的形式,不限於「口部」,只要是任何雙手能抓到的東西,寶寶都會產生安全感、滿足感,所以有時寶寶抓到自己的耳朵時而感到舒服,就會同時獲得生理與心理的舒暢,因此更喜歡抓耳朵。

其次,因寶寶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成,抓耳朵或其他可滿足口慾的行為,都會讓寶寶有安全感。許多兒童心理研究指出,若是寶寶的口慾期不被滿足時,可能在未來性格的形成上,容易有偏激、不安或耐性不足等現象,因此,許多醫師都建議父母不應加以限制正在口慾期的寶寶。對於寶寶而言,抓耳朵、吸手指等行為都比吸安撫奶嘴更方便,所以常不自覺養成抓耳或吸允手指等習慣。

對此,邱南昌建議,父母在修剪孩子指甲時,可把指甲修得稍為短一點,可避免孩子將自己抓傷,也可以乾棉棒來替孩子清理耳朵;至於吸允手指會讓寶寶的手指變形,所以臨床上較不鼓勵吃手指,所以當寶寶在早期出現此狀況時,父母可盡量給孩子安撫奶嘴來代替吃手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70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有完整的動物實驗,才能進行臨床前人體試驗;台北醫學大學引進一套實驗動物用「動物磁振造影系統」(7T MRI),可精準量測小鼠及大鼠等實驗動物的多種病變,為人體臨床試驗鋪路,可望用來研發新藥、開發新型醫療器材及醫療技術。 台北醫學大學近年陸續購置實驗動物專用的精密檢查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上班打電腦、下班滑手機,每天眼睛盯著螢幕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許多人總感到眼睛疲勞、眼紅、乾澀搔癢,甚至視力模糊、刺痛等。營養師周千欽提供一款桑杞茶,適合日常飲用,能夠活血明目,同時具有清肝、通便的效果。 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近年來眼睛病變人數有增多的趨勢,包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千萬別以為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後,就是要用大餐來犒賞自己,美國有營養師指出,許多慢性疾病發生都與晚餐有關,並表示,晚餐的四分之一用來維持生命,四分之三是「維持醫生的生計」文中並指出,要判斷自己是否「過食」,就以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有無飢餓感來判斷。 對此,中醫師也抱持相同看法...

閱讀詳情 »

薏仁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性涼味甘,微寒而不傷胃,健脾而不膩,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當然,薏仁雖好,卻也不是人人適合食用,虛寒體質、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不宜食用,孕期婦女應避免食用,有滑胎的危險。 小小薏仁大功效 薏仁主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的作用。《本草綱目》:&l...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