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肛症非詛咒! 醫籲勿邊緣化小病童

無肛症非詛咒! 醫籲勿邊緣化小病童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傳出有婦女在懷孕期間做了八次產檢,產檢結果也都正常,卻產出缺雙手及右腳的案例,讓許多準媽媽對產檢的必要性與準確性失去信心,對此,醫事審議委員會認為,雖然婦人生產前接受醫院超音波檢查,以目前醫學技術,超音波診斷出胎兒肢體異常比例不高,建議可做更高階的檢查。產前超音波或3D超音波可使「先天性畸形」早期診斷,如先天性橫隔膜疝氣、腹裂畸形等。

但「無肛症」就是其中的漏網之魚,通常要等出生後才能確診。一旦確診後,整個家庭因新生兒的喜悅蕩然無存,父母親當場情緒崩潰的比比皆是。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外科張嘉麟醫師表示,『無肛症』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亦無證據顯示與遺傳、懷孕期間用藥有關,發生率約四千分之一。以去年馬寶寶出生人數為21萬人來計算,應約有50名無肛症寶寶。

張嘉麟醫師說,無肛症可分為「高位與低位」,簡單的說,越高位可能合併其他器官異常機率就越高,如脊椎問題、食道閉鎖合併氣管食道廔管、腎臟缺失、心室中膈缺損、尿道下裂、隱睪或多指等,通常也代表肛門直腸重建術後大小便失禁的機會越大。又因肛門附近的肌肉神經功能也較差,無法控制大小便。

而低位無肛症合併其他器官異常機率較低,肛門附近的肌肉神經功能也越接近於常人,肛門重建術後頂多合併便秘,使用食物或藥物療法可改善。

張嘉麟醫師說明,臨床上,高位無肛症需三階段手術治療,在某些適當情況下,可以腹腔鏡施行一次性手術治療;而低位無肛症通常僅需一次後矢狀肛門直腸重建術即可。

張嘉麟醫師呼籲,目前無肛症是最常被社會大眾忽略的先天性重大疾病,因開刀矯正後並不會有明顯外觀上的異常,但是卻會有家庭、學習、工作及社會上的適應困難,許多人認為無肛症是一種詛咒,但醫師說,無肛症是一種生長異常,與詛咒無關,反而應多給予關懷與理解,避免病患被邊緣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70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生活中整天流連網路,走路、搭車時,視線離不開螢幕、從餐桌上吃飯、到床上都怕漏接訊息,眼淚是幫助眼睛抵抗病菌的第一道防線,但因過度使用3C產品,便時常感覺眼睛乾澀。眼睛乾癢不舒服 自行購買舒緩產品恐弄巧成拙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澳洲與菲律賓各有2例境外移入案例,分別為第483例30多歲女性,與第484例40多歲男性,都在2月出境台灣前往當地工作,也都在8月14日搭機返回台灣,入境前都有疑似症狀主動通報,機場採檢後送確診,指揮中心補充,澳洲與菲律賓目前新冠疫情都在擴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0歲謝先生為工程師,每天使用電腦超過10小時,手臂本來就有痠軟疼痛的問題,加上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抱小孩,因為姿勢不正確,使前臂外側痠痛,漸漸延伸至手肘,產生劇烈疼痛,就醫確診為網球肘。期間嘗試各種療法均不見效,鼓起勇氣嘗試乾針療法,沒想到治療2次後疼痛感完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疑似在台感染新冠肺炎馬來西亞華人,今(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公布更資訊,個案持台灣居留證,自述在台灣沒有工作,目前框列在台密切接觸者5人,台籍太太主動與衛生單位聯繫,病毒與抗體檢驗都是陰性,經過1天馬方仍然未給予我方太多資訊,僅多通知個案護照號碼,指揮中心將持續詢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