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服低劑量化療 讓乳癌癌友老母找回女兒

口服低劑量化療 讓乳癌癌友老母找回女兒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

根據國健署最新的統計,台灣地區每46分鐘就會有一個人被診斷為乳癌,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據。但是如果有一位女性同胞一輩子罹患兩次乳癌,她該怎麼辦?幸好有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化療,副作用低很多、效果佳,讓她重拾彩色人生,也讓辛苦照顧她的老母很開心又擁有健康的女兒。

二度乳癌 之前痛苦的靜脈化療讓她想放棄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陳駿逸醫師,日前收治過一位43歲的病患,二十多年前罹患右側乳癌,接受右側乳房手術切除,更接受了半年痛苦的化學治療,也經過漫長且心驚膽顫的五年追蹤期,心理早就已經脫離乳癌的陰影。

然而命運之神再一次地捉弄她。去年年底因為下背痛,雙腳無力行走,被緊急送至醫院診治,發現了另外一側健康的乳房又長出了一個4公分大的惡性腫瘤,而且癌細胞也造成胸椎、腰椎多處擴散,壓迫到神經,導致她必須以輪椅代步,日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需要七旬老母代為照顧,身心極度受創。再一次罹患乳癌,讓她人生跌到谷底,脊椎神經壓迫的刺骨之痛,更讓她數度有輕生的念頭。

幸好有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化療

由於20多年前痛苦的乳癌治療經驗,特別是靜脈注射化學治療的噁心、嘔吐、掉髮、全身無力等不舒服的記憶,讓她數度鼓起勇氣面對病魔的決心一再地被打敗。所幸醫師沒有採用靜脈注射化療,改以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的化療藥物治療,不但沒有先前害怕的噁心、嘔吐、掉髮、全身無力等副作用,神經壓迫的症狀更於兩週內不見,止痛藥早已束諸高閣;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月後竟然已經可以完全行走,不需要麻煩七旬老母照顧。更在3個月後的追蹤檢查證實脊椎多處轉移竟已消失,更於母親節前夕完成左側乳房腫瘤的切除,手術狀況良好。以自己全然身心康健、生命重生的狀況給七旬老母慶祝今年的母親節,媽媽一直開心地對眾人說:「從今年起,我又多了一個女兒。」

新式治療戰勝癌症 持續檢查不可輕忽

一般人印象中口服藥物的治療效果應該比靜脈注射藥物來得差且效果緩慢,為何這位乳癌病人接受低劑量的口服化療,不但沒有副作用而且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呢?陳駿逸醫師解釋,所謂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化療,就是以較正常劑量低之特定化療藥物口服且連續的方式給予。用規律的、緩慢的、且低毒性的方式給藥,不但保有化療藥物消滅癌細胞的特性,也可以讓病患體內營造出不適合癌細胞生長的環境,強化自身對抗腫瘤的免疫功能,但對服用者的身體卻又不造成副作用。等於對癌細胞的內在與外部環境進行全面地調控,但又能夠兼顧病患身體對於治療的接受度,強化自身對抗腫瘤的免疫力。

陳駿逸醫師再一次的呼籲所有的乳癌患者,就算是乳癌治療與追蹤已經完全結束,還是要持續保持對於健康側乳房以及其他癌症的預防性篩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1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有近視王國之稱的台灣,盛行率更是逐年攀高!市面上,也有愈來愈多眼鏡行標榜快速配鏡取件,但配鏡不只要考量度數,還得評估眼睛的調節能力、慣用眼、雙眼位置,以及實際的用眼需求斟酌調整,但若非合格專業的驗光師檢查可能造成度數不正確、誤判,無法發現視覺相關問題,例如斜視等。因此,驗光是一門專業的學問!本集直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自新型冠狀病毒擴散至今,在公車、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上,或是室內空間,甚至是街上,幾乎所有人都會戴上口罩防止細菌或病毒入侵,許多有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涕倒流的患者,在鼻黏膜受傷狀態下,更有可能被病毒入侵感染肺炎,令人擔憂。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近期鼻過敏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消炎藥布洛芬惡化新冠肺炎?針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提醒,常見消炎藥布洛芬有惡化新冠肺炎的疑慮,但在證據不足下,在推特收回該建議。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19日表示會適時提醒醫療院所。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張文靜秘書長則呼籲,民眾用藥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在西醫為主流的時代,新冠肺炎的中醫治療被納入中國官方診療方案中。西醫尋找菌株,中醫則重「辨證」,透過望聞問切分析、判別疾病發展趨勢,進行診療。中醫無統一療方 重個別化治療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出,新冠肺炎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進行辯證論治。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