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服類固醇只吃短期也有風險! 最新研究曝出血、心衰竭風險倍增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的嚴重副作用大家都怕,但短期使用也不能掉以輕心!國衛院今(14)日發表最新在台灣進行的研究結果指出,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或等於14天),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與心臟衰竭的風險。

類固醇堪稱是民眾最熟悉也最害怕的常用藥之一,因為長期使用可能出現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症狀,那麼,如果只吃短期呢?研究結果提醒仍得小心。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與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升懋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座副教授陳安安共同合作,針對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的安全性進行分析。

研究分析衛福部資料科學加值中心的巨量資料,針對2013年至2015年、262萬3327位介於20歲至64歲的成年民眾,探討曾使用一次短期口服類固醇者,其在用藥後1個月以及2到3個月(31天至90天)期間,是否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或心臟衰竭的情形。

蔡慧如指出,分析結果顯示,約25%民眾曾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女性較多(55.3%),此外,84.5%的民眾並沒有慢性疾病史。使用天數方面,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的中位數為3天,常見病因主要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或皮膚相關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鼻竇炎、扁桃腺炎、鼻咽炎、咽炎、喉炎、濕疹、蕁麻疹以及搔癢症等,常見相關專科別前5名依序為: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內科以及小兒科。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密西根大學2017年的研究已指出,患者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30天)時,會增加發生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和骨折的可能風險。

姚宗杰表示,這次在台灣進行的研究也顯示,患者在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第1個月內,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類固醇,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正因為口服類固醇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姚宗杰強調,臨床醫師在開立口服類固醇多會謹慎以對,非必要時盡量避免讓患者長期使用。一般而言,類固醇藥物對於適合的適應症具有相當療效,因此,民眾也不需過度排斥使用類固醇藥物,如果目前正在服用口服類固醇,切勿自行停藥,如有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以確保用藥安全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感冒了也能來一杯? 吃這十大類藥物想喝咖啡需特別注意

每6人1人一年內曾有這要命經驗! 避開老人死因第二殺手得懂5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寶寶耳朵上的小洞是什麼? 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這是耳前瘻管,屬於耳朵構造異常的一種,但絕大多數不會影響正常聽力,即便長大後小洞也不會消失;若耳前瘻管出現分泌物時,只要擦拭乾淨即可,不可擠壓以免加重發炎症狀。  剛出生的寶寶,耳朵上居然出現了一個小洞,這是怎麼了?嚴重嗎?需要接受治療嗎?吳書毅醫師...

閱讀詳情 »

▲ CNEWS資料照 牙齒美學醫師任杏嫦提醒美白牙齒前得先做功課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姿錦/台北報導 近來社群網站出現不少網紅因參加美白牙齒課程,而拍下露齒大笑的宣傳廣告,間接帶動一股牙齒美白風潮,但專科醫師提醒,若是沒想清楚就盲目跟風,很有可能導致牙齒磨損,甚至還要花大錢做根管治療。 當代楊新牙醫診...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秋高氣爽,很適合全家出遊。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到農、牧場走走,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孩子一見到可愛、超萌的動物,就會馬上迫不及待搶著近距離餵食,或是伸出雙手觸摸的開心笑臉,但也很擔心農場充滿各式各樣細菌,該怎麼做,才會對孩子最好?  根據「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

閱讀詳情 »

圖:楊名權醫師說明,複合式生髮療程,是病患避免侵入式治療的新選擇。 (記者張耀元報導)知名導演黃駿翔近年來飽受地中海型掉髮所苦,原本擔心要植髮而遲遲不想治療;後來採用「複合式生髮療程」後,髮量明顯增加,讓他覺得從地獄回到天堂!羅丹診所楊名權醫師提醒,掉髮不是只有單一問題, 只要能及早就醫,一定都可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