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腔癌死亡率No.5  癮君子快做「口腔黏膜篩檢」

口腔癌死亡率No.5 癮君子快做「口腔黏膜篩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2018年6月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及口咽癌是臺灣男性發生率第4位,不分性別死亡率第5位的癌症,發生高峰落在40-69歲之間,發生及死亡年齡中位數均較其他癌症早10-20年。

每天八人死於口腔及口咽癌 有症狀請就醫

2014年資料顯示相當於每天約21位被診斷罹患口腔及口咽癌、有8位民眾因而失去寶貴性命,對國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脅。口腔癌及口咽癌病人罹病後,輕則毀容或影響吞嚥說話功能,重則奪命,對社會及各方面影響不可不慎。

當民眾有以下的症狀,提醒需趕快就醫檢查,包括(1)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腫脹和硬塊、口腔黏膜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兩週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口腔內不正常分泌物或出血等症狀。(2)咽喉癌常見的症狀:咽喉異物感或疼痛、聲音沙啞、吞嚥呼吸困難、頸部腫塊或咳血等症狀。

口腔黏膜篩檢  早期治療降相關風險

口腔黏膜檢查的方法容易,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或牙醫師才能提供此項服務,另外也因為是高風險的族群篩檢,透過早期篩檢能夠讓病人接受治療的費用,以及產生相關治療後遺症的問題降到最低,同時可以保留較完整的功能。

口腔黏膜篩檢由受過訓練的醫師在充足光源下以直接或間接目視方法,完整對口腔黏膜檢查,所需時間僅需幾分鐘,受檢者不會感到任何不適。檢查前請病人注意在一星期內不要嚼食檳榔,避免檳榔黏膜症導致醫師檢查不易,也希望病人將口腔內活動假牙移除可做更全方位的檢查結果。

國健署四大癌篩檢  列健康檢查之一

國健署自2010年開始擴大四大癌症篩檢政策執行,其中口腔黏膜檢查的部分,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目前正在吸菸的一般民眾、18至未滿30歲的原住民(2013年6月開始),每2年1次,屬於所謂標靶型的篩檢,針對所謂高危險族群。

目前奇美醫學中心於看診前基本問診已經包括有無菸酒檳榔等習慣史,若有符合下列條件者皆可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或是透過健康檢查及相關社區活動的參與,可持健保卡(18至未滿30歲原住民請多備戶口名簿)至健保特約具牙科、耳鼻喉科的醫療院所檢查,即可免費參與此項活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3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關懷月,根據國健署公布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診斷出1萬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而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發生率高峰年齡介於45至69歲。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提醒所有女性朋友,雖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冠肺炎影響了全球民眾的生活已持續接近2年了,除了威脅生命安全,並帶來生理上的病痛外,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的醫療團隊發現部分個案即使在病毒感染痊癒之後,仍然有持續數個月的殘餘神經精神症狀,包括失眠、憂鬱、疲憊、思緒模糊、記憶喪失、心悸等等現象,學界稱之為「急性後期新冠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宜蘭報導】1名體重高達130公斤的許男,因雙側陰囊腫漲、疼痛、嚴重影響行動而求診,經博愛醫院泌尿科洪巨軒醫師透過超音波診療後,發現許男雙側陰囊中充滿了疊繞的腸子,確診為雙側腹股溝疝氣。經手術治療後,許男已完全改善陰囊腫脹及行走困難的窘境,順利出院返家。 常搬重物、體重過重 是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疫苗方面,第12輪第2階段疫苗於今天(25日)上午10點開放預約,對象為23歲以上接種BNT第1劑,以及7月16日前已接種莫德納第1劑者可預約第2劑,不過,前半小時午系統仍塞車。 符合本輪BNT預約資格者共有93.2萬人,已有53萬6,000人完成預約,指揮中心估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