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腔黏膜出現「這警訊」 小心口腔癌病徵

口腔黏膜出現「這警訊」 小心口腔癌病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40多歲從事建築業者林先生(化名),因工作關係經常嚼檳榔,半年前發現口腔內部傷口不容易癒合,原本並不在意,直到下唇麻木才就醫,經診斷是口腔癌第四期,進行手術及化療電療,後續吞嚥、發音及外觀大受影響。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陳建晟呼籲,口腔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若出現口腔白、紅斑症、口黏膜下纖維化症等癌前病變特徵,應就醫確診。

紅唇族最愛 檳榔子列一級致癌物

陳建晟指出,檳榔子果實中主要成份為多酚類化合物、檳榔素、檳榔鹼,食用會讓人有興奮感、精神感覺較為振奮,檳榔鹼也是檳榔致癌因子之一,已為列為致癌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檳榔是東南亞受歡迎的精神活性物質之一,僅次於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經常使用檳榔、菸、酒,得口腔癌的機率,與三項不沾者相比,高達123倍。

陳建晟解釋,從口腔黏膜的正常細胞要演化成奪命的細胞,會經歷過度或潛伏的演變。口腔黏膜的癌前病變徵兆是可辨識的,像是口腔白、紅斑症、口黏膜下纖維化症等,都是口腔癌前的警訊。不但洗牙時可做細部檢查,牙醫師或耳鼻喉醫師看診時,也很容易觀察是否有病變。

戒檳榔菸酒 遠離口腔癌危害

根據《美國牙醫協會雜誌》研究報告指出,嚼食檳榔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風險較高,這種無法治癒的狀況會造成口腔僵硬,最終導致下顎運動喪失,且檳榔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症和肥胖風險增加有密切關連。口腔癌的復發大都在二年內,大部份會出現在原本患處或頸部,也可能轉移遠處部位,陳建晟呼籲定期追蹤檢查才能有效控制,而戒除檳榔才是最終根本。

【延伸閱讀】炎熱潮濕引黴菌! 清潔做好少困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出門尋找口罩,詢問親友有沒有買到口罩,是這次年節假期不得不的自保「活動」。然而好不容易買到口罩,如果配戴方式錯誤,不用談武漢肺炎沒辦法防制,就連一般感冒病毒也擋不了。配戴口罩的方法首先要確定防水層(有顏色的那一面)在外,並注意口罩要完整包覆住鼻子與嘴巴,且使用一次最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引發口罩搶購熱潮,不少民眾甚至憂心到睡不好。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提醒,想要做好個人防疫,關鍵在於睡好覺、多休息,建立良好的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就能築好第1道防線。   黃建榮說,人體免疫系統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如T細胞)、特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時序進入冬天,不少人開始手腳冰涼、感覺氣血不足,開著暖氣雖然能暖和身體,總歸是治標不治本,所以人體為了增加體溫和暖身驅寒,就會開始進食一些補氣的食材或藥膳,想辦法補元氣、暖身體和養血。   氣候寒冷,空氣也變得乾燥,人體皮膚也變得乾燥,容易上火、畏寒怕冷,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服用藥物控制高血壓,卻遲遲不見好轉,當心可能是腎上腺異常!60歲的吳先生患有嚴重高血壓,身為外科醫師的他長期服藥,卻始終控制不佳,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安排核磁共振發現腎上腺腫瘤,照會泌尿科醫師執行手術。微創中心蔡曜州主任運用高難度「單孔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微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