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只是看個發燒,為什麼醫生要我拍胸片?

只是看個發燒,為什麼醫生要我拍胸片?

對很多人來說,這句話相當常見:

 

我不就發燒嘛,到醫院看病,醫生沒說幾句就開出胸片等一大堆檢查……

 

現在的醫生,真是沒本事又黑心,肯定是為了賺檢查費。

 

說實在的,過度檢查誰都討厭

 

但發燒了醫生讓拍片子,真的是為了騙錢嗎?丁當覺得其中可能有誤會。

 

冤家宜解不宜結,丁當這就去請醫生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   ●   ●

 

什麼是「胸片」?

 

只是看個發燒,為什麼醫生要我拍胸片?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俗稱的「胸片」就是指胸部 X 線拍片,這是利用 X 線穿透人體,生成內部圖像的一種檢查。

 

如今 B 超、CT、MRI 等檢查大行其道,胸片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原因就是它有特長—— 對許多胸部疾病的觀察又快又准,而且相對來說比較便宜。

 

當醫生考慮發燒和呼吸系統疾病有關時,胸片必定是最簡單、最便宜、最實用的檢查方法。

 

拍個胸片看看,醫生就可以初步判斷咳嗽究竟是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肺膿腫、肺結核等常見病中的哪一種引起的,為進一步的治療提供事實依據。

 

 

●   ●   ●

 

發燒不一定是小問題

 

只是看個發燒,為什麼醫生要我拍胸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發燒學名叫「發熱」,它是人體在應對外來侵犯時的反抗表現,很多病原體都會讓人發熱。

 

說到底,發熱是個預警信號, 人體在應對外來的各種「刺激」時,多數情況下都會發熱。

 

所以當一個發熱的病人來到醫院,真實情況遠遠不像患者所想的那麼簡單,絕對有可能讓不少內科醫生感到頭痛。

 

但這不代表醫生水平不夠,而是無數醫生的肺腑之言。

 

特別是在「禽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橫行的日子裡,如果一個咳嗽又發熱的病人來醫院,醫生必須嚴陣以待,做好各種檢查。

 

這也是醫院偏僻角落裡設置「發熱門診」的原因。

 

 

●   ●   ●

 

一般什麼情況需要拍胸片?

 

 

只是看個發燒,為什麼醫生要我拍胸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如果一個人除了發熱,還有咳嗽、咳痰、流鼻涕、喉嚨痛等症狀,醫生會考慮呼吸系統疾病。 多數醫生在這時都會讓患者去拍個胸片,以搞清楚病情。

 

但如果除了發熱還有其他情況,那就更複雜了,可能拍個胸片還遠遠不夠,還得做其他檢查,比如:

 

  • 如果有心臟不舒服、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能會考慮循環系統的疾病,檢查心肺;

  • 如果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可能會考慮消化系統疾病,檢查胃腸道;

  • 如果有肌肉疼痛,可能會考慮有傳染病,檢查相關的細菌病毒等;

  • 如果有頭暈頭痛、意識障礙,可能會考慮神經系統疾病等,要檢查的更多……

 

雖然在大家看來發熱很簡單,但背後隱藏的病因其實非常複雜。

 

不要小看了胸片,檢查雖小但它往往能幫我們找到原因,關鍵還省錢呢!

 

 

 

 本文已獲 丁香醫生 授權 微信號:DingXiangYiSheng
原文標題:只是看個發燒,為什麼醫生要我拍胸片?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骨質疏鬆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民間常以龜鹿二仙膠補筋骨,但在市面上價格差異大,品質不一,還屢傳出假貨。衛福部彰化醫院啟動中西醫合作,經西醫檢測為骨鬆,願意者轉介至中醫以龜鹿二仙膠濃縮丸治療,並以健保給付,大部分患者服用3個月後抽血檢測,都減緩了骨質流失。單純骨鬆治療須自費...

閱讀詳情 »

有時候想運動卻好像提不起精神?走到健身房卻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如果常出現這些狀況,那你一定要特別注意「運動前」的補充!生活忙碌,好不容易擠出的運動時間,當然要有最好的效率,今天營養師就來帶著大家在超商選食,讓我們每次都能活力充沛的邁開腳步,享受運動! 補充能量,你需要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講到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六十二歲的魏先生,二十多年來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及口苦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平時藉著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因胸悶、胸口灼熱而就醫。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翁銘彣醫師經胃鏡檢查後發現,魏先生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竟然有長達十公分的食道腺癌之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根據國健署2017年統計台灣的小一學童已有20%患有近視,到了小六近視比例竟高達7成,這麼小就得到近視,長大之後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更高,更容易導致其他嚴重眼疾產生,嚴重還會有失明的可能。 台灣防盲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醫師,就曾經歷過1位11歲學童的慘痛案例。小妹妹因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