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可怕的主動脈瘤! 微創支架療法有優勢

可怕的主動脈瘤! 微創支架療法有優勢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主動脈血管瘤好發於60歲以上的高齡病患,男性罹患機率高於女性,其中高血壓、糖尿病、血脂及抽菸者是危險因子,因主動脈血管硬化,導致血管壁變脆弱、無彈性,再久經血管壓力衝擊下成為動脈瘤。

主動脈瘤若過大 致死機率極高

主動脈瘤的成因是動脈血管肌肉層細胞退化造成管壁彈性疲乏,使得血管像氣球般向外鼓漲,當患者主動脈管瘤直徑達到5~6公分以上時,會有隨時破裂出血的風險,嚴重時血管撐破造成患者大出血,造成極高死亡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說明,主動脈瘤並不是惡性細胞的異常增生,而是指主動脈血管壁變薄,導致局部血管永久性擴大,此異常擴張通常較正常大兩倍以上,血管壓力大時如吹氣球般擴張成囊狀。原因包括:動脈粥狀硬化、中層囊腫壞死、感染、外傷、主動脈血管缺陷(馬凡氏症候群)及剝離等。

症狀因位置及大小而異

動脈瘤發病緩慢,早期無症狀和徵兆,逐漸擴大後,因動脈瘤壓迫周圍組織,其臨床表現因動脈瘤的大小、形狀、部位和生長方向而有不同。

一、胸主動脈瘤:周圍臟器的壓迫,突發劇烈胸痛。壓迫氣管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喘鳴、肺塌陷,壓迫食道可出現吞嚥困難等,壓迫喉神經導致聲音沙啞,壓迫上腔靜脈導致頸靜脈怒張、手臂水腫等症狀。

二、腹主動脈瘤:瘤體膨大開始於腎動脈出口的下方,腹主動脈瘤大於5公分、在肚臍上可觸摸到動脈性腫塊及搏動,壓迫到腰神經會導致腹、腰部及背部疼痛,若是動脈瘤侵蝕到消化道或泌尿道而形成的廔管,則可能以腸胃出血或泌尿道出血來表現。

治療方法:傳統開刀vs.微創支架療法

一、傳統外科開刀治療成功率可達九成,但必須進行深度麻醉及剖腹手術,手術時間長。由於傷口疼痛及排氣不順等因素,傳統治療必須經由手術切除瘤體後再重建主動脈人工血管。恢復較慢,尤其是高齡患者,傳統手術倂發症的風險相對多。約需一至二週出院。

二、微創手術血管腔內治療之「主動脈瘤覆膜支架」治療法,可以改善這些問題,並有效阻隔病變血管瘤,避免瘤體破裂。以血管腔內支架來治療主動脈瘤其作法是在兩側的腹股溝兩個小切口,將計畫尺寸之覆膜支架由兩側的股動脈置入主動脈瘤體內,在X光動脈攝影的導引下,精準地錨定於主動脈內,將主動脈瘤內的不正常血流加以隔絕,以避免動脈瘤擴大破裂。(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2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上班族洪小姐在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每天日夜忙碌,眼袋漸漸顯現,看起來疲憊又老態,想進行眼袋手術又怕恢復期太長,傷口被同事發現不好意思。後來至整形外科診所,經林敬鈞醫師評估後,為洪小姐進行複合式眼袋手術,不以傳統外開來割眼袋,完全看不出疤痕,恢復快速,也明顯改善眼袋,看起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人說類固醇藥膏擦了皮膚變薄,能不擦就不要擦?但是市面上許多外用藥品都含有類固醇成分,到底該怎麼辦?對此,食藥署教您如何正確使用類固醇藥膏,並破解常見三大迷思。【迷思一】症狀差不多,上次剩的藥繼續用?類固醇藥膏主要有四大作用:抗發炎、免疫抑制、抑制增生、血管收縮,且有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20多歲的陳先生體型較胖,動不動就流汗,身體常冒出大塊溼疹,至皮膚科門診就診,醫師開給類固醇藥膏,提醒他「見好就收」,不要長期使用,也別塗太厚,但他勤於擦藥,不料,皮膚變薄,容易乾癢。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許多皮膚科乳膏都含有類固醇成分,可迅速止癢、抗發炎、免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第2級疫情警戒維持至8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社區大學、學習中心、社區照護關懷據點、親子館等,符合防疫措施能夠適度開放,超商茶葉蛋或關東煮,由店員服務夾取就可販售。 陳時中表示,8月10日至23日仍維持大多數管制措施,但超商熱食販售,例如茶葉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