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外用類固醇藥膏分7級 使用原則「見好就收」不可貪多

外用類固醇藥膏分7級 使用原則「見好就收」不可貪多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20多歲的陳先生體型較胖,動不動就流汗,身體常冒出大塊溼疹,至皮膚科門診就診,醫師開給類固醇藥膏,提醒他「見好就收」,不要長期使用,也別塗太厚,但他勤於擦藥,不料,皮膚變薄,容易乾癢。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許多皮膚科乳膏都含有類固醇成分,可迅速止癢、抗發炎、免疫抑制、抑制增生、血管收縮,一般用於癢疹、溼疹、皮膚炎、乾癬。


外用類固醇藥膏分7級 處方類藥膏不可一癢就擦


趙昭明說,外用類固醇藥膏藥效強度不一,依照血管收縮程度可分為7個等級,第1級最強,第7級最弱。可以在藥局購買的藥膏,質地較溫和,大都為5、6、7級。


至於強效類固醇藥膏(如0.05%可洛貝他索Clobetasol)則屬於處方藥品,須由醫師診治,開立處方才能使用,且需依照指示用藥,不可自做主張,一癢就擦。


如果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主要副作用為皮膚變薄、萎縮,也可能引發毛囊發炎、刺痛及感染。趙昭明表示,皮膚變薄時,就能看到像蜘蛛網的皮下血管。如果出現副作用時就停藥,皮膚就可恢復正常。


醫師建議類固醇藥膏薄塗 「見好就收」不可貪多


在用法上,建議塗抹薄層,覆蓋患部,建議可使用指尖單位(FTU)來確認使用量。1個FTU是指把藥膏(像擠牙膏一樣)擠在食指上,從食指指尖直到第1指間關節(成人約2.5 ~ 3公分)的藥膏量,大約0.5公克。


趙昭明提醒,12歲以下孩童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易引起庫欣氏症候群及腎上腺功能障礙,幼兒如有溼疹、尿布疹,家長務必遵守用藥指示,提高警覺。


此外,使用類固醇藥膏原則為「見好就收」、「局部擦藥」、「薄薄就好」,如果至藥局購買,應該先詢問藥師的專業意見,若出現顯著副作用或症狀持續惡化,應立即停藥,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早餐來點麥片、綜合穀片 未檢出嘉磷塞殘留才能安心吃
▸居家泡澡放鬆舒壓! 使用泡澡劑前停看聽以免皮膚過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隨著政府推行長照2.0,加上國內人口老化速度增加,長照服務需求越來越大。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認為,居家式或社區式長照服務需求量增加,到宅式居家職能治療將成為趨勢,可提升治療服務可近性,強化長期且密集的治療成效。職能治療所設置標準放寬 職能治療更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台北一名52歲男性患者,有心律不整的問題,經西醫診斷患有頻發性心室提早收縮,但治療後,卻還是沒有改善,近三個月心律不整的頻率逐漸加劇。直到經朋友推薦前往中醫科就診,藉由炙甘草湯、血府逐瘀湯加減中藥治療後,症狀才逐漸改善,心律不整的發作頻率也越來越少,約數個禮拜才發作一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電影《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描述《紐約郵報》24歲年輕女記者,出現疑似精神疾患的症狀,原本將送入療養院,後經確診為「NMDA受體腦炎」終獲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風暨神經加護病房主任邱駿清醫師指出,國內也有零星案例出現,一名平時賣小吃維生的婦人,性格劇變,甚至出現暴力行為,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搭機時氣壓改變造成耳鳴,讓不少人覺得難受,但若是年輕人卻時常感到耳鳴,就要小心是腦中風警訊。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研究發現,20歲至30歲此區間,有耳鳴症狀者日後得到腦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之高。耳鳴不只老人有  年輕人有增加趨勢黃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