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可能讓你患癌症的七件事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我們都知道避免癌症的一些基本要素,比如不要吸煙、塗抹防晒霜,接種HPV疫苗、避免空氣污染等。但其實還有一些在人們關注點外的事情值得大家留意。

熱茶

   喝茶是一種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喝綠茶甚至可以降低癌症風險。不過,這些益處存在的條件是喝茶的溫度不過高。中國研究人員在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飲用極熱的茶可能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這項研究的調研對象數量大約為450,000人,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說喜歡喝燙茶、吸煙、過度飲酒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比一般人群大5倍。研究人員表示,茶的高溫會加重煙和酒對食道內壁的損害。

可能讓你患癌症的七件事

久坐

   降低癌症風險的一種有效途徑是行動。運動與一些最常見癌症(包括肺癌,結腸癌和乳腺癌)的風險降低有關。 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可使患任何類型癌症的風險都降低7%左右。不過目前研究人員尚不清楚運動降低人們患癌症風險的機理。

   然而,似乎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運動與降低患癌風險之間的聯繫:201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3%的美國成年人將降低癌症風險列為運動的好處之一。研究人員表示,提高公眾對這種聯繫的認知也應被納入公共衛生的工作範圍內。

身材高大

   較高的人比較矮的人更容易患癌症。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一個人每增加10厘米(4英寸)的高度,患癌症的風險就會增加10%。研究人員表示,科學家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了身高和癌症之間的聯繫,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身高如何影響一個人患癌的風險,但他們猜測身材較高的人體內有更多細胞,因此更多細胞可能會變成癌細胞。

常接觸燒烤

   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靠近烤架的人,其皮膚會吸收更多的多環芳烴(PAHs)。 這種化學物質是致癌物質,通過燃燒木材或木炭釋放出來。

乳房植入物

   研究發現,有乳房植入物的女性患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的風險增加。 這種類型的癌症不是乳腺癌,是由免疫系統細胞病變而引發。研究人員表示,在這項研究中,那些乳房植入物有紋理而不是光滑表面的女性患ALCL的風險更高。

  不過,這種癌症的患病率很低。 研究人員計算得出,每7,000名接受乳房植入的女性中,有1名女性可能在75歲時患病。儘管這種聯繫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推斷,是因為植入物可能會引發炎症,隨著時間的推移炎症會誘發癌症。

飲酒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2018年發布的一份聲明,全球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的5%和癌症死亡率的6%可以直接歸因於飲酒。酒精與乳腺癌,結腸直腸癌,食道癌和肝癌以及口腔和咽喉癌的關係密切。研究表明,輕度和中度飲酒也可能會增加人們患癌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了酒精提升患癌風險這一論斷:通過小鼠研究人員發現,酒精在體內分解過程中可能會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會破壞血液中幹細胞的DNA,從而導致癌症。

過胖

   2017年的一項研究證明,體重較高可能會增加十幾種癌症的患病風險。 與正常體重範圍的人相比,超重或肥胖的人所面臨的食道,胃,肝,腎的癌症風險會提高兩倍。

   超重或肥胖的人其體內的炎症水平會更高,從而增加了患癌風險。研究人員說,更高水平的與細胞生長有關的的激素也可能是風險增加的原因。

資料來源: 7 Odd Things That Raise Your Risk of Cance

 

相關推薦

部立桃園醫院感染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中心今日公布在摩斯漢堡桃捷A7店工作的案865足跡,她曾在16日晚間9時10分到9時30分到過麥當勞桃園三民店。台灣麥當勞發布聲明表示, 該分店自今日下午3時30起停業消毐,於16日當天該時段上班的12名員工,於18日接獲衛生局通報後,立即進行自主健康管理14天。...

閱讀詳情 »

文 / 楊雅馨 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外科名醫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他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   陳晉興是知名的肺癌外科醫師,前副總統陳建仁、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都是他的病人,同時他也是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本土群聚,9天已累計確診10人,連帶各大醫院無不繃緊神經,儘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下午才宣布,即日起強化醫療院所門禁管制措施「每日訪客可探視時段減少為1個時段」。但林口長庚仍開出第一槍,宣布比中央更加嚴格,一般病房一律全面停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本土群聚出現第10名確診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870),為最早確診護理師案839的同住祖母,雖然第一次採檢結果為陰性,但隨後出現發燒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並再次採檢,今日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