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北飆出破紀錄38.9度! 兩大族群不出門「室內也會熱傷害」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局觀測,台北今(13)日中午飆出高溫38.9度,已打破歷史高溫38.6度紀錄。高溫烤人的炎熱天氣型態持續,國健署提醒民眾,分析熱傷害送醫個案並非全部都發生在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會發生熱傷害!主因就是空氣不流動惹禍,特別是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的老人和兒童是高危險群。

今年熱傷害送醫人數同樣隨著氣溫飆高,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光是昨天一天就有多達42人次送醫;而進入7月以來,截至12日止已累計274人次。

室內沒有太陽直曬,為什麼也會熱傷害呢?國健署指出,事實上,熱傷害的產生原因除了在大太陽下過度運動外,在室內也有可能會發生,室內熱傷害主因為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導致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環境溫度不斷升高,若再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的症狀。

特別是老人和兒童最危險。國健署強調,這兩個敏感族群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一旦室內溫度持續上升,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的狀態,更會加重熱傷害的發生,所以家中若有老人或兒童,更要注意室內高溫風險。

避免熱傷害,國健署提醒幾件重要的事:
一、多喝白開水
對抗熱傷害,其實預防勝於治療,要定時的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以白開水最好,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

二、冷氣設定在26至27度,不開冷氣則保持室內良好通風
經常進出冷氣房,身體也難以適應高頻率的瞬間溫差過大,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感,建議室內冷氣設定在26至27度,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在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避免悶熱的環境,散熱速度下降。

三、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
人體內的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的,寬鬆的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尤其領、袖、褲腿等開口處最好敞開些,將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

國健署提醒,當發現家中長輩及孩童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包括: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幹細胞新療法! 國衛院找到「組織再生」關鍵物質可救失智、肌萎

新冠疫情短時間難擺脫 台灣醫院3.5個月拚出「正/負壓手術室」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出油、缺水是男性普遍的肌膚問題。根據研究,這是因為男性皮脂腺旺盛,出油量高達女性的兩倍,同時肌膚含水量卻只有女性的一半,若觀念還停留在保養是女人的專利,小心就連口罩也壓不住冒痘、老化等兩大肌膚NG問題!高雄MyHair生髮植鬍診所看準男性保養需求攀升的趨勢,開設「男士形象館」,讓深受肌膚問題所苦、又...

閱讀詳情 »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家庭主婦、廚師、木工、園藝工作者、貨運人員、電競選手與電腦工作者,因長期重複動作及不當受力,高居網球肘常見族群。手肘和上臂使用過度,造成手肘疼痛,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疼痛到無法入睡。 像上班族長期使用滑鼠及鍵盤的姿勢不良,造成的肱骨外上髁炎,也就是網球肘,台北醫院復健科呂學智醫...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中央配發台北市BNT疫苗延遲,導致共計19間國中接種時間延至10/9後,不僅學生風險增加,還遇上段考周。 原定10/5接種學校為台北市立民生國民中學、台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台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私立稻江高商、台北市立萬芳高中、恩慈美國學校、台北市立東湖國民中學、台北歐洲學校、台...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英國牛津大學於9/27發表研究指出,新冠疫情(COVID-19 )縮短了去年2020年預期壽命,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降幅。這項研究分析29個國家,其中有22個國家的預期壽命比2019年下降了6個月以上,其中又以美國男性的預期壽命下降幅度最大,他們的預期壽命下降了2.2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