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大拚「心臟死後器官移植捐贈」肝肺移植成功救命

台大拚「心臟死後器官移植捐贈」肝肺移植成功救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全台首例腦死器捐中途心臟停止繼續移植,器官受贈者紛紛出院!台大醫院12日舉辦記者會,分享一位腦死病人,於器官捐贈過程突發心肌梗塞猝死,現場立即啟動心臟死後器官捐贈流程,在不使用葉克膜輔助下,成功完成「心死」後的器捐作業。前立委蔡啟芳也到場分享,向台大團隊致謝,同時呼籲民眾戒菸。

器捐困境來源短缺 心死後也能捐贈

器官捐贈來源短缺一直是全世界器官移植的困境,除了積極使用邊緣性捐贈器官來執行器官移植手術外,發展新的器官移植捐贈方式,也能有效提升器官捐贈數量。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醫師表示,傳統認知「腦死後」在心臟功能尚未停止前,可進行器官捐贈,但「心臟死後器官捐贈」(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簡稱DCD)已被國際間認可為一個合法,且可以有效提升器官捐贈率的器捐方式。

心死即符合一般人所了解的死亡定義,但技術門檻跟腦死捐贈不一樣,腦死時,身體功能都還是健全的,器官拿下來狀況比較好,可心臟一旦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其他器官就會跟著衰變,要搶時間並同時維持器官功能,便需要更多技術以及團隊合作。

腦死器捐到一半突心死 緊急啟動DCD流程

主刀的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表示,此次捐贈者經過兩次腦死判定後,開始進行捐贈手術,沒想到中途發生不預期的心臟停止,移植團隊當下決定啟動DCD流程,立刻給予抗凝血劑同時進行心臟按摩,確保血液及藥物能順利流到全身,再迅速將器官降溫、取出保存,最後順利取得肺臟跟肝臟,分別在台大以及台北榮總進行移植手術。

台灣2017通過心死後器捐 造福更多等待器捐病人

台灣已於2017年通過施行Type III DCD(可控制的死亡後捐贈器官)的相關作業守則,迄今全國每年約有12例的器官捐贈,約占全國器官捐贈總量的10%,去年更多達20例,成功造福更多等待器官的病人。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器官捐贈手術其實很複雜,包含倫理議題,台大醫院為了生命價值,耗費大量心力投注,要瞄準未來,針對現在未解決的問題去做。

蔡啟芳換肺重生 呼籲癮君子快戒菸

去年7月曾接受肺部移植的前立委蔡啟芳也到場分享,慢性阻塞性肺病進展到晚期的他,肺功能僅剩下32%,沒想到能有機會接受到肺部移植,讓他重獲新生,現場他再三感謝台大團隊,表示徐紹勛醫師是他的救命恩人。蔡啟芳抽菸50年,每天4包,到後期極度不適只能用藥物壓著,卻不知道吸菸比吸毒更可怕!他也疾呼,癮君子一定要戒菸。

【延伸閱讀】

指關節疼痛打字困難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她脖子凸又聲音沙啞 原來藏了顆15公分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3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看到小孩坐姿不良、站沒站相,家長要警覺,有可能是脊椎側彎了!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主治醫師李易儒說明,青少年自發性脊椎側彎原因不明,但以女性居多,發生率約1至3%,最後進展到側彎角度大於40度的病人比例約有千分之4! 脊椎側彎多數發生於青春期前後 惡化機率高! 由於病人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血管彈性會因年紀增長而變差,隨著國人飲食西化,也讓血管硬化悄悄上身。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指出,血管狹窄程度較輕者,可採藥物治療;嚴重者則要進行血管繞道手術或球囊擴張術,甚至置入「血管支架」加以治療,常見的血管支架有金屬裸支架與塗藥支架兩大類。 球囊擴張式與自張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工作一忙碌,屁股黏在椅子上就過了大半天,滴水未進、尿量減少,小心尿路結石找上門!台灣尿路結石盛行率約一成左右,每十人就有一人為尿路結石患者,當體內水分不足,尿液濃度變高,當中的結晶體沉澱、濃縮,就容易形成結石。恩主公醫院泌尿科莊德彥醫師提醒,雖然尿路結石本身不致命,但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長期以來,大家都知道,體重超標與心臟健康狀況不佳有關,加拿大的新研究發現,超重也有可能會損害思維能力。這項新研究與數千名年輕、中年和老年人合作,發現體脂上升與心理健康回報減少有關,強調脂肪對快速思考能力的直接傷害,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