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兒童受虐「身心虐待」逾5成最多 心理易現嚴重情緒困擾

▲(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年國內兒童受虐案件頻傳,部分案件甚至引發群情激憤,根據衛福部統計數字顯示,107年兒少保護案件即以「身心虐待」最多,占了5成以上,其次才是「不當管教」。台北市衛生局今(21)日表示,為協助兒虐案家早日接受身心專業協助,台北市已於11所醫療機構成立了「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小組」。

衛福部統計資料指出,107年兒少保護案件總案件共4175人次,其中「身心虐待」最多,占53%(2209人次),其次為「不當管教」占44%(1824人次)。

台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師馬心怡表示,兒童不懂得為自己發聲,若遭受疏忽或虐待時,常無力求助;而受虐兒除了身體傷害之外,心理上也容易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與創傷反應,像焦慮、恐懼、冷漠、罪惡感及內疚等,行為上也會出現退縮、壓抑及依賴等情形,更可能對他人有錯誤認知而出現攻擊行為。

另一方面,馬心怡指出,許多兒虐或不當管教的發生,也可能來自於感受到高壓力或在管教上感到無助的家長或照顧者,因此,這些家長也非常需要受到協助。

台北市衛生局強調,為讓兒虐案家及早介入身心治療,台北市103年起已在台北市11所醫療機構成立「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小組」,以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提供獨立、溫馨、安全、隱密且友善的就醫環境;並於台北市12個行政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共13處設置心理諮商服務,由多位心理師及醫師,針對親職諮商專業及兒少精神科、情緒問題與拒學等醫療專業,提供兒虐案家完善的身心治療。

馬心怡說,在兒少身心受虐的修復上,除了驗傷採證及生病、受傷等生理治療之外,透過心理治療,可以幫助孩童及家庭進行身心創傷修復,使兒少逐漸穩定日常生活及情緒,亦協助家長或照顧者學習適當的親職壓力管理以及親職技巧,並進行親子關係的修復,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正向成長,降低未來兒虐再發生。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人人都可以成為杜絕兒少虐待的協助者,只要懷疑或發現兒少有被虐待的情形,可撥打全國婦幼保護專線「113」進行通報;若周遭親朋好友遇到兒虐相關案件,需要醫療介入,可於上班日9時至22時撥打台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1884-1888洽詢,若有心理諮商等需求,可撥打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線電話(02)3393-6779轉23洽詢,亦可逕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門診部接受心理諮商服務。

照片來源: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30多歲壯男突嗜睡、不講話 下一秒鐘叫沒反應竟已腦中風

小小孩出現喉嚨痛、草莓舌、紅疹… 輕忽治療恐害併發症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你害怕看牙醫嗎?討厭牙醫拿著尖銳的器材在你的牙齒上鑽來鑽去,還發出刺耳的噪音嗎?英國最近研發出一種無痛補牙技術,捨棄以往先挖再補的方式,減輕補牙時的不適感,讓牙痛患者不再害怕上醫院治療。 過去補牙的標準治療方式分兩步驟,先以鑽牙器去掉蛀壞的部分,再以汞合金或合成樹脂填補牙洞,但這並非最理想的方式;...

閱讀詳情 »

每個人都有腳麻的經驗,坐姿不良、盤腿而坐或是翹腳都有可能會腳麻,但為什麼會有麻的感覺,到底在神經傳導的過程中發生甚麼事?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神經學助理教授特勞布(Rebecca Traub)解釋,腳麻是因為神經受到暫時性壓縮,當神經壓縮,就無法將訊號正確傳送到脊...

閱讀詳情 »

工研院在 2014 台北國際醫療展中,展出自主研發的低功率微型雷達生理監測技術,將可廣泛應用在當前最熱門的穿戴式裝置如腕帶,或是製成貼片,或黏附於靠近胸部的汽車安全帶上。這項發明已開放技術移轉,在本屆醫療展中也有廠商正好展示了目前技轉成功的產品。 這項技術稱為「奈秒脈衝近場非接觸感測」(Nanos...

閱讀詳情 »

台灣的軍方也關心外科手術進行中的麻醉藥品使用風險。隸屬國防部的中山科學研究院,在 2014 台北國際醫療展中,展出一套自行研發的麻醉監測系統,可以得知手術中的病人是否意識開始清醒,或是已經感到疼痛卻無法表達,同時對於麻醉劑的使用與效果有比現有機制更精確的評估,可望改善目前麻醉監測不夠完善的問題。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