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化早歐美10年 乳房出現腫塊是警訊

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化早歐美10年 乳房出現腫塊是警訊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乳癌在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位居1名,相較於歐美國家,大多為停經後婦女罹患乳癌機率較高,但台灣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卻相較於歐美國家提前約10年,可見女性乳癌年輕化已成國人須正視的問題。


34歲的張小姐,至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透過乳房超音波檢查,在左側乳房的內下測有約1.8公分的異常影像,結合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檢查後,發現為疑似為邊緣不規則的乳房腫瘤,後續由乳房外科醫師病理切片後,確診罹患乳癌第1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表示,以台灣女性停經年齡平均為52歲,106年50歲以下女性乳癌患者人數共5,282人,佔罹患乳癌總數約33%。再根據106年癌症登記年報,女性乳癌發生總個案數為15,834人,依照年齡區分雖大多數為50歲以上女性,但40歲以下罹患乳癌的人數也有1212人,由此可見,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化儼然成須正視的課題。


沈彥君主任說明,張小姐在諮詢中透露,曾在就讀大學2年級時發現有腫瘤硬塊,當時已接受手術開刀取出,經病理檢驗後確認為良性乳房纖維瘤。乳房纖維腺瘤大多為良性,且好發於年輕女性,這樣的經驗也讓張小姐輕忽乳房的病變。


根據統計,曾有纖維腺瘤的人,與一般人相較之下,後續發生乳癌機率高出1.3至1.9倍的風險,若纖維瘤內有囊腫、硬化性腺病、微小鈣化、乳突樣變化,則乳癌發生率更比一般人高達3.1倍。


沈彥君主任提醒,若想分辨乳房腫瘤為良性或惡性,無法單純以觸摸來半段,建議須盡快就醫安排更詳細的檢查。常見的檢查方式有: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檢查(MRI)。40歲以下女性建議可利用超音波做為第1線乳房檢查的選擇,若有異常需近一步確認是否有家族史、或曾接受乳房手術等,搭配乳房磁振造影(MRI)檢查可再提高診斷率。


沈彥君主任呼籲,女性朋友單純靠自我檢查易有盲點,應主動定期安排乳房篩檢,藉由專業醫療檢查,可找出可疑的病灶,能更有效及早發現並降低乳癌死亡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研院研發A型流感廣效疫苗 以1打多提升防護力
▸婦人罹患白內障合併青光眼 2種眼疾治療順序有學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原來多數乾眼症成因 並不是因為眼睛缺水?!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明(1)日秋冬專案正式實施,最具爭議不分身份所有民眾入境登機前,都須檢附新冠病毒核酸(PCR)證明,日前中央流行揮中心宣布3種況狀可例外,先入境簽切結書自費採檢,今(30)日再公告,在3種情況外,若仍難以提出陰性報告,可寫明原因事委入境,主管機關判別合理則不開罰,不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24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當中20例是印尼籍移工外,另外4名分別由菲律賓(第669例)、美國(第670例與671例)、英國(第654例);當中第669例不同任何確診者,有法院案件在身,入境後由警調人員帶往監獄隔離檢疫,接觸者1人因防備...

閱讀詳情 »

【應瑋漢 [email protected]】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舉辦《等你等我等你》動畫影片發表會,本片根據失智者白婉芝真實故事改編、謝金燕暖心配音。衛生福利部吳希文簡任技正、輕度失智者白婉芝、動畫導演Amber、曹書睿、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黃秀梨主任兼所長、臺大職能治療系毛慧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每天上下班打卡,久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上班閒暇時吃點小點心,中午再吃個香氣逼人的排骨雞腿便當,回家心情好犒賞自己便召集三五好友聚餐慶賀一番,難過時則不小心將悲傷化為食慾,手邊零食吃個不停,衣服尺寸也就越買越大。營養師提醒,肥胖原因大致可分4種:「基因胖」、「貪嘴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