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急救存活率僅22% 全民CPR委員會成立

台灣急救存活率僅22 全民CPR委員會成立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若有人失去呼吸心跳倒下,除了撥打119,我們還可以做什麼?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響應全國9/9救護日,召集全國急診醫學專家、民間團體,成立全民CPR委員會,並教導民眾儘早求救、即早求救、盡快去顫、即時醫療等急救四步驟。亞洲復甦聯合會主席王宗倫指出,台灣急救的存活率為22%,相較美國西雅圖為63%,仍有努力的空間。

及時CPR或心臟去顫器 存活率達75

突發性的心跳停止已成為21世紀全球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當一個人突然倒地,瞬間沒有脈搏、血壓和意識,此人已符合臨床上的死亡定義。倘若沒有及時介入急救,將進展為不可逆的生物性死亡。研究表示,當心跳停止的患者,突發事件10分鐘內,若身旁的人給予心肺復甦術(CPR)或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此患者存活率將高達75%。

「急救術如果操作得宜,往往在第一時間就可以救回一條命、拯救一個家庭,阻止一齣悲劇。」立法委員許毓仁指出,根據ERC(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歐洲復甦協會)統計,台灣去年OH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到院前心肺停止)患者救回的存活率為22.1%,和亞洲各國相比(泰國65.1%,新加坡49%,日本33.5%,南韓46.5%),台灣的確還有努力的空間。

心肌梗塞倒下人數多 推廣全民CPR

具醫藥背景的立法委員陳宜民提到,台灣一年發生心肌梗塞超過2萬多人,雖到處都有消防器材,卻少見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他分享今年初去上海訪問,「在浦東機場,接機的35歲朋友突然臉色發白,疑似心肌梗塞,馬上送醫,友人隨即先簽手術同意書,兩邊血管阻塞超過90%以上。」陳宜民強調,現代人生活飲食方式,心肌梗塞年齡一直在下降,需要大眾關心。

立法委員柯志恩建議,應從校園推廣全民CPR。例如,今年2月一位16歲少年以CPR成功急救一位在校園跑步昏倒的男子,這位少年第一次救人成功,憑藉的就是國中時期聽老師教CPR,「因為覺得有趣,所以很認真聽講,沒想到2、3年後竟能救人一命。」

「當意外發生瞬間,身邊往往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柯志恩說,培養國人CPR急救知能,絕對可以搶救生命、減少遺憾。若能在黃金關鍵期救人一命,可說是積功德、種福田的有意義之事。

全民CPR 委員提供簡單明確的4步驟:儘早求救、即早求救、盡快去顫、即時醫療,提升民眾加入急救行列的意願。

【延伸閱讀】

造福產後婦女! 新一代微創痔瘡手術合併私密處整形

牙齒亂就矯正是國人迷思? 矯正醫師竟然這樣說

政府收回國宅無處去 高醫原民長照站圓在地安老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5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 秋後多吃「三瓜」 立秋雖已過,可暑熱仍不減,脈脈向大家推薦三種瓜類蔬菜,分別是冬瓜、苦瓜和絲瓜。 1、含水量最高的蔬菜-冬瓜 圖片來源,以下同 冬瓜,長於夏季卻取名冬瓜,是因為冬瓜成熟之際,表面有一層白粉狀的東西,就好像冬天結的白霜故此命名。冬瓜幾乎不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在台灣有許多夫妻身受不孕症之苦,無論人工授精、試管嬰兒都無法成功懷孕,日前開業婦產科診所和彰基基因醫學部合作推出「一條龍試管嬰兒」計畫,以訂做優生寶寶為目標,幫助六對夫妻求子成功。透過醫學合作以及最新的技術,不必冷凍胚胎等染色體報告,可節省時間和費用,也能夠減少懷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世界上真正健康者與患病者的比例是「小於1:3」,而有百分之60以上的人正處為「亞健康狀態」,所謂的亞健康,就是健康與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 社會進步快速,生活、工作壓力大,加上環境中的空汙、PM2.5、黑心食品的問題叢生,伴隨而來的式生理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穿耳洞、刺青是許多時下追求潮流的年輕人都有過的經驗,一名23歲的王先生3個月前在上臂右側刺下迴圈交織出的文字,用以紀念對自己有意義的日子,不料在傷口癒合時,邊緣內上有疤痕增厚、變紅、變硬的現象,導致他的右手臂留下一塊紅腫難看的疤痕,因範圍隨著時間逐漸擴大,還有疼痛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