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成功用一張「健保卡」防疫 國際醫院聯盟選為全球卓越策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疫有多棒,再度獲得國際認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夥伴組織中規模最大、也最受全球重視的非營利組織之一國際醫院聯盟(IHF)最新出爐的防疫卓越案例特別報告中,就把台灣如何運用「健保卡」用於查詢相關接觸史、建立防疫警示的策略,選為全球5個卓越學習案例的其中1例。

台灣防疫一戰,健保的全民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健保卡不僅是口罩實名制的關鍵,也是個人進出醫療機構或面對疫調時,獲取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史)的最大利器。

IHF是在日前舉辦防疫貢獻獎選拔,公布選出的全球103家具防疫貢獻的醫院名單,同時發布新出爐的防疫卓越案例特別報告「建立新常態:治理COVID-19疫情中的變革」,即由專案工作小組成員選出最值得會員標竿學習的防疫策略並製成研究案例,台灣經驗就在其中。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2020年COVID-19疫情全球爆發,疫情期間,健保署發揮組織韌性,在短時間內優化「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功能,開發即時警示系統完整掌握就醫民眾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史),透過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成功防堵疫情蔓延。

此次獲得國際醫院聯盟的肯定,李伯璋強調,讓台灣的防疫成就再次受到國際認同,成為全球各國防疫新典範,不僅是台灣全體醫療人員的殊榮,也是我國未來推動參與WHO時一大具體貢獻實蹟。

IHF在報告中強調,許多醫療照護系統對於跨單位資訊交換常遭遇許多困難,因此也影響病患權益,在全球疫情大爆發時,台灣作出創新的資訊整合,將出入境資料與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結合,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提供醫療人員及時正確的病患資訊(例如病患旅遊史及職業別),對於醫療院所病人分流及診斷決策有極大的貢獻,並認為是讓台灣COVID-19確診病例少及死亡率低的主因之一。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食藥署放送利多! 健康食品「小綠人」標章審查縮短2個月

網友當心!轉傳、分享確診者足跡前先等等 違反這3原則恐挨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清明連假期間,為了防疫,不出門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但家長可得當心,別讓孩子玩電動、上網的時間一口氣爆增!董氏基金會就引用國外研究提醒,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會提高罹患憂鬱風險,每隔30分鐘一定要站起來活動活動。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20...

閱讀詳情 »

清明連假期間,全台多個旅遊景點湧進大批人潮,網路上有人特地製圖質疑,「台灣人還不覺醒麻(嗎)?」(圖/翻攝自網路) 優傳媒記者黃世澤/高雄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都悶慌了,難得清明連假很多人攜家帶眷到各景點旅遊,其中屏東墾丁、花蓮、台東等地景點人潮多,因未保持「社交距離」,恐成為...

閱讀詳情 »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更把網上謠傳「病毒是美軍帶進武漢」,變成官方正式言論,要美國給個說法;其推文中國駐全球數十個使領館轉發。(圖/翻攝自微博) 作者/世界日報(4月3日社論,轉載)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超越中國、股市暴跌,中國又出現「慶祝」美國、日本疫情的幸災樂禍言論。有人甚至...

閱讀詳情 »

耳鳴為何引起暈眩及頸部痠痛?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