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擴大採檢「三支箭」今啟動 快看看你是不是這3類人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傳染力驚人,沒有發現確診個案的國家也未必安全,可能只是疫情隱而未發,為及早發現疑似個案及防堵病毒於社區及醫療院所傳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出擴大採檢「三支箭」今(17)日開始啟動加強社區監測方案,只要出國回來,不論去哪個國家,14天內若有疑似症狀經醫師懷疑就要採檢。

擴大採檢的這「三支箭」分別如下:

(一)14天內有國外旅遊史(包含新加坡、泰國及日本及其他國家)或曾接觸來自國外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士接觸史,且醫師高度懷疑COVID-19感染之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個案。

(二)發燒/呼吸道症狀群聚現象者。

(三)「抗生素治療3日未好轉且無明確病因」、「群聚事件個案」或「醫護人員」之肺炎個案。

指揮中心強調,經醫師判斷無須住院的民眾,將請其返家自主健康管理,於接獲通知檢驗結果前,須留在家中,不可外出,同時於發病後14日內落實自主健康管理應注意事項。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認為,擴大採檢有其必要性,但得靠第一線基層醫師把關,不能無限擴大,否則可預見的是,若患者人人杯弓蛇影都要求採檢,醫院光是採檢人力、防護用具等,馬上就會吃緊,還不提檢驗單位的負擔會有多重。

李秉穎說,最好的把關是更積極的治療所有相關症狀的病人,並由醫師診治,針對排除其他疾病、或經治療3天後沒有效果,這類高度懷疑者,才進入採檢;國外旅遊史部分,眼光也應該要首要放在已經出現社區感染的新加坡、泰國及日本,高度警覺。

在國內出現首例死亡病例、又是疑似社區感染之下,民眾對口罩的戴與不戴又起爭論,對此,李秉穎強調,這起案例發現還算早、目前也有接觸史,不算大規模的社區感染,民眾不必緊張,口罩還是留給高風險的族群優先,例如案例的司機等。

指揮中心也重申,只要遵守口罩使用3時機:「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口罩」,就能有很好的保護網,不用擔心不戴口罩就會被感染。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是否社區感染也能吵? 抗煞專家吐真言:彷彿SARS封院前氛圍重演

藥局不開門的日子 全台多303家衛生所六日投入賣口罩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院防疫「門禁」又有新要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最新「陪探病實名制管理功能」常見問答集,要求醫院不能再用紙本陪探病紀錄資料,通通得將陪探病資料電子化管理,以提升疫情調查的及時性、以及防治作為執行效率。 最新公布的「陪探病實名制管理功能」常見問答集,同步也開放衛福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球都在搶疫苗,最新消息傳出,因為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未能履行歐盟合約承諾,遭到歐盟和義大利祭出疫苗出口管制令,禁止由義大利廠生產AZ疫苗出口,台灣採購的1千萬劑AZ疫苗是否也會受波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5)日下午給了安心的消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女人愛護自己的健康,有項檢查千萬不能漏!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國內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國健署今(5)日提醒,符合資格者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因為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發現的乳癌,有超過8成都是早期個案。 國民健康署20...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2歲的歌手陳昇臉書自曝「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取消了年年如一的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不少歌迷意外,事實上,口腔癌徵兆常被忽略,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一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在台灣,口腔腫瘤型態多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