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開學怎安孩子的心? 心理師4建議能降孩子對武漢病毒焦慮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延燒,全台中、小學開學被迫延至2月25日,隨著開學的日子倒數計時,家長又多了新的一波憂慮,你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安心?擔心疫情對孩子造成影響嗎?不妨參考諮商心理師提出的4大建議,協助孩子在開學時面對武漢病毒的焦慮。

諮商心理師陳劭旻強調,第一點「在安孩子的心之前,先安家長自己的心」,因為在國中、小學階段,家長的態度對於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一旦家長自己都被疫情弄到惶恐不安,即使嘴巴上告訴孩子不要緊張,孩子也會感受到緊張的氛圍而受到影響。

只有家長能以穩定的態度面對,孩子才能夠從父母身上得到安心與信賴,來面對外在不確定的焦慮。陳劭旻說,家長如果希望孩子不要受到太多影響,自己就得先做好內心的預備,包含不要過量的接觸疫情相關資訊、從正確的管道接受訊息等。

第二點「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主動提供正確的資訊」,還在成長的孩子,無論解讀或判斷資訊的能力都不充分,可能被錯誤的謠言內容驚嚇,也可能根本不懂內容,卻因為大量煽動情緒的文字影響而變得緊張焦慮;建議家長可主動關心,了解孩子現在在學校或在同儕間聽到什麼消息,協助孩子做正確資訊的澄清,就能進一步增進孩子在面對各種紛雜資訊時的情緒穩定度。

陳劭旻指出,第三點是「同理孩子情緒,維持正常生活」,疫情有不確定性,在這樣的氛圍下焦慮與緊張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要干擾到正常生活,家長如果觀察到孩子有情緒,不需要太過緊張,適當的同理孩子會有的情緒,讓孩子知道自己有這些情緒並沒有問題,而且家長會陪同他一起面對,知道自己有後盾就能讓孩子安心許多。

最後,第四點「留意情緒背後被激起的議題,適當尋求專業資源協助」,如果家長注意到孩子有過多的焦慮與擔心,且影響正常生活的時候,可能要留意是否並非疫情的影響,而是孩子有潛藏的議題在這個時候被喚起。

陳劭旻舉例,有可能孩子曾經因為重要親人過世,而變的難以面對死亡議題,武漢病毒的發生剛好勾起孩子對死亡的恐懼,呈現出來的行為是怕父母死掉而不願意與大人分開;又或者孩子原本就有迴避社交場合的傾向,表面上看起來卻是害怕被傳染而不敢出門,此時,可以與學校的輔導室聯絡,或者尋求心理專業資源的協助來幫助孩子改善。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是否社區感染也能吵? 抗煞專家吐真言:彷彿SARS封院前氛圍重演

台灣擴大採檢「三支箭」今啟動 快看看你是不是這3類人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一旦發生足底潰爛,困難傷口往往難以癒合,如今細胞治療可望成為新解方。三軍總醫院今(20)日公布其自體細胞臨床試驗治療結果,透過傳統的外科手術結合新的幹細胞科技,因糖尿病截肢、傷口一度長達2年都好不了的患者,傷口3個月即成功...

閱讀詳情 »

▲台北市稽查發現業者食材置於地面。(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食材放地上、未標示報廢區、拿不出工作人員體檢資料,台北市多家知名連鎖麵包店都被揪出食品衛生缺失!台北市衛生局今(20)日公布最新查核設有3處以上門市的連鎖烘焙業者的稽查結果,一口氣發現有13家有缺失,經限期改...

閱讀詳情 »

你是否曾覺得疑惑,為什麼大哭的時候會流鼻涕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主要是因為眼睛與鼻子之間有一條鼻淚管相通,大哭時因眼淚分泌量暴增,多餘的淚液除了從眼睛流出之外,也會流入鼻淚管進入鼻子,再從鼻孔流出,故會出現流鼻涕的狀況。  一般常會用「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來形容哭泣的人,但為什麼哭的時候...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青少年「哈菸者」變多了!國健署今(20)日公布最新針對國內國中、高中職生進行的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紙菸、電子煙使用率雙升,分別上升至6.0%與4.2%,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首見的上升趨勢。國健署認為,這與菸商近年主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