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最新兒童5大癌症排行 男女孩都怕白血病!占新發個案3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是18歲以下兒童及少年的第4大死因,值得注意的是,國健署今(31)日發布最新統計分析顯示,國內男童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女童的1.2倍,若以兒童5大癌症來看,兒童最易罹患白血病,又以男童好發淋巴瘤,甲狀腺癌較好發於女童。

根據最新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國內0到17歲兒童新發癌症人數為542人,標準化發生率與10年前同為每10萬人口14.4人,以10年趨勢來看,標準化發生率整體大致持平。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若進一步排行最新兒童5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白血病、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中樞神經瘤以及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若與2017年相比較,除淋巴瘤和生殖細胞瘤順序互換外,其餘排名皆相同。

林莉茹表示,2018年0到17歲男童新發癌症人數為308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就有15.7人罹癌;女童新發癌症人數為234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就有12.9人罹癌。白血病同時為男女童最主要癌症,占了新發癌症個案數的3成。

白血病之外,國健署提醒,淋巴瘤則較好發於男童,為男童發生率第二高的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每10萬人口2.6人,為女童的3.1倍;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較好發於女童,標準化發生率為男童的1.9倍。且白血病及淋巴瘤在不同年齡層都維持在前5大癌症。

兒童癌症不是絕症!林莉茹強調,相較於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各癌症的5年存活率皆達50%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尤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者,而且兒童對於化學治療的耐受程度也較成人佳,因其尚於生長發育階段,細胞再生能力好,能夠承受較密集且高劑量的化學治療。

國健署強調,若發現孩童發生以下幾項徵狀,請盡速帶其就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有可能是癌症徵兆:

燒:超過一星期不明原因發燒。

紅:瘀青、紅色出血點、黏膜出血症狀(如流鼻血、牙齦出血)或眼窩周圍瘀青(熊貓眼)。

大:頸部、腋下、鼠膝部等淋巴結不明原因腫大,尤其超過2公分,觸摸固定不動,無壓痛,建議進一步檢查。

腫:不論身體或四肢,若有腫塊即需就醫,肝脾腫大或腹部腫瘤,洗澡時注意觸摸較易察覺。神經母細胞瘤有3分之2發生在腹部,常有腹部腫大或腫脹情形。

痛:不明原因疼痛,如頭痛、肢體痛(尤其下肢)、胸痛、腹痛等。

神: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嘔吐、複視、肢體無力、運動不能協調(寫字歪扭)、無法捧碗或用筷子,走路歪斜易跌倒等。

視:由眼底鏡檢查可及早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若腫瘤已大,瞳孔會出現白色反光且拍照後雙眼瞳孔反光不同。

輕: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於該生長的年齡卻停止長高。

白:臉色蒼白等貧血現象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苗不良通報單日多十件 連江縣「掛蛋」沒人打原因曝光!湊嘸10人

留英女學生返台隔天就確診! 同班機前、後排13人還好皆陰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結果或能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發生,及早進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莊紹源副研究員,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宜蘭老年世代研究神經內科王培寧醫師及心臟內科鄭浩民醫師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50歲以上...

閱讀詳情 »

接受拇趾外翻手術是矯正蹠骨歪斜的第一步,維力骨科診所院長高逢駿醫師提醒,術後除了傷口照料外,也要積極進行復健運動,以減少因組織沾黏而使關節靈活動受損,才能真正恢復正常行走跑跳。  拇趾外翻手術只是治療的第一步,術後的復健運動對於活化關節來說至關重要。高逢駿醫師提醒,手術僅能矯正蹠骨的角度,但術後腳趾...

閱讀詳情 »

【隆乳新知】東京風采張大力院長3D安全隆乳技術內視鏡技術再進階,獨創隆乳5D空間廣受美、日、中、韓等矚目,每年海外學術交流與發表演講。 台灣內視鏡隆乳權威張大力院長  隆乳5D空間技術接軌國際 第七屆全球華裔整形外科醫師大會(WAPSCD)在中國杭州學術交流登場,匯聚美國、澳洲、法國、中...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由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主辦的[四屆精神障礙青年自立生活挑戰營]於10月26日起展開2天一夜的營隊,讓精障朋友學習獨立生活發現潛能展現自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滕西華表示,本次活動自5月起至10月即開始的分區自立生活行動小組會議,由精障朋友主導討論在就醫經驗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