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最新兒童5大癌症排行 男女孩都怕白血病!占新發個案3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是18歲以下兒童及少年的第4大死因,值得注意的是,國健署今(31)日發布最新統計分析顯示,國內男童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女童的1.2倍,若以兒童5大癌症來看,兒童最易罹患白血病,又以男童好發淋巴瘤,甲狀腺癌較好發於女童。

根據最新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國內0到17歲兒童新發癌症人數為542人,標準化發生率與10年前同為每10萬人口14.4人,以10年趨勢來看,標準化發生率整體大致持平。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若進一步排行最新兒童5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白血病、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中樞神經瘤以及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若與2017年相比較,除淋巴瘤和生殖細胞瘤順序互換外,其餘排名皆相同。

林莉茹表示,2018年0到17歲男童新發癌症人數為308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就有15.7人罹癌;女童新發癌症人數為234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就有12.9人罹癌。白血病同時為男女童最主要癌症,占了新發癌症個案數的3成。

白血病之外,國健署提醒,淋巴瘤則較好發於男童,為男童發生率第二高的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每10萬人口2.6人,為女童的3.1倍;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較好發於女童,標準化發生率為男童的1.9倍。且白血病及淋巴瘤在不同年齡層都維持在前5大癌症。

兒童癌症不是絕症!林莉茹強調,相較於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各癌症的5年存活率皆達50%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尤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者,而且兒童對於化學治療的耐受程度也較成人佳,因其尚於生長發育階段,細胞再生能力好,能夠承受較密集且高劑量的化學治療。

國健署強調,若發現孩童發生以下幾項徵狀,請盡速帶其就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有可能是癌症徵兆:

燒:超過一星期不明原因發燒。

紅:瘀青、紅色出血點、黏膜出血症狀(如流鼻血、牙齦出血)或眼窩周圍瘀青(熊貓眼)。

大:頸部、腋下、鼠膝部等淋巴結不明原因腫大,尤其超過2公分,觸摸固定不動,無壓痛,建議進一步檢查。

腫:不論身體或四肢,若有腫塊即需就醫,肝脾腫大或腹部腫瘤,洗澡時注意觸摸較易察覺。神經母細胞瘤有3分之2發生在腹部,常有腹部腫大或腫脹情形。

痛:不明原因疼痛,如頭痛、肢體痛(尤其下肢)、胸痛、腹痛等。

神: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嘔吐、複視、肢體無力、運動不能協調(寫字歪扭)、無法捧碗或用筷子,走路歪斜易跌倒等。

視:由眼底鏡檢查可及早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若腫瘤已大,瞳孔會出現白色反光且拍照後雙眼瞳孔反光不同。

輕: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於該生長的年齡卻停止長高。

白:臉色蒼白等貧血現象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苗不良通報單日多十件 連江縣「掛蛋」沒人打原因曝光!湊嘸10人

留英女學生返台隔天就確診! 同班機前、後排13人還好皆陰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讓我們將時光倒回到21年前──1997年,重拾台灣被「口蹄疫」侵襲的回憶。口蹄疫造成損失近1,700億新台幣,參與當時作業的農委會官員曾留下「一天撲殺八千隻豬」的恐怖經驗。台灣預定今(2019)年將從口蹄疫疫區除名,這對台灣有什麼重要性?非洲豬瘟的疫情若進入台灣會有什麼影響?   口蹄疫...

閱讀詳情 »

台大獸醫系賴秀穗教授以「豬博士」、「豬病之神」的形象深植人心,身為台灣數一數二專精於「豬病」研究的專家,賴教授如何踏上豬病研究之路?帶您一起了解豬博士鮮為人知的留美歷程!   選擇獸醫 就是鍾情於豬隻防疫 早年台灣的獸醫大多是從農業學校畢業的,而賴秀穗教授是台灣大學獸醫學系畢業的學生,所...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鍾藝 經過漫長而忙碌的工作周後,終於迎來周末可以好好放鬆休息了。但研究表明,周末生活方式的變化很有可能會導致睡眠時間和體重的增加。因此在這裡給大家五個健康過周末的建議,幫助大家能利用好周末時光來逐步實現2019年剛立下的各種目標。 第一,不要睡太多懶覺。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

閱讀詳情 »

許多人會配戴一些睡眠裝置入睡,想藉以瞭解自己的睡眠狀況,一覺醒來發現「咦,明明睡了8小時,但深層睡眠卻不到1、2小時」這樣是正常的嗎?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根據臨床觀察,若深層睡眠佔整體睡眠時間的15%至20%,就算是正常範圍喔。  人的睡眠是呈現週期性的波動,通常會由淺睡開始,慢慢進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