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此刻需要普篩嗎? 李建璋醫師:廣篩才是關鍵

台灣此刻需要普篩嗎? 李建璋醫師:廣篩才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延燒,台灣此刻需要普篩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副教授李建璋指出,普篩是指全國民眾都篩檢,全球僅全國30萬人口的冰島辦的到,以「廣篩」讓大部分需要的人可檢測較可行。醫師強調,若以「陽性覆蓋率」的篩查網來看,台灣為揪出1名陽性個案共篩120人,比韓國50人還多,篩檢覆蓋率是韓國24倍,搖搖領先各國,「台灣早就達到廣篩。」

終結疫情有四大策略 廣篩是短期可行方式

李建璋指出,終結疫情有四大策略,疫苗、抗病毒藥、群體免疫和廣篩隔離。其中,疫苗、藥物都在研發中,群體免疫則需要全台一半人感染,至少會2-5萬人死亡,全然不可行。

李建璋看法悲觀,表示北半球天氣變熱,但南半球半變冷,且高收入國家用好的公衛措施阻絕疫情,但第三世界國沒有足夠資源,新冠肺炎可能流感化,不會全球消失,「必須找到新的方式,讓所有人能重新開機、生活。」

若以台灣的廣泛隔離(廣隔)策略,國外回台無論接觸史,只要懷疑,一律隔離14天,雖然有效,但長期社會隔離對於經濟影響過大,損失可能比疫情本身影響還大,勢必無法長久。他指出,必須有效率辨別、隔離會感染的人,讓其他人正常經濟活動,廣篩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廣篩有偽陰性、偽陽性的問題怎麼辦?

不過,廣篩的偽陰性會讓感染者失去戒心,四處趴趴走擴大傳播,恐成防疫破口。如何避免?李建璋說,檢測病毒正確率有三要素,第一病毒量要夠,第二檢驗要準,第三檢體品質要好。

根據袁國勇教授研究發現,症狀開始時病毒量最高,遠超過核酸檢測靈敏度,因此病毒量、準確度不是問題。至於檢體品質,以痰最佳,唾液、鼻咽、咽喉依序次之,建議採痰和唾液的病毒量最高,可以克服。

新冠肺炎檢驗有三種 美國方式是台灣努力方向

李建璋分析,新冠肺炎檢驗有三種,最主要是「大通量核酸檢驗」,敏感度高,需4-6小時,且須生物安全實驗室、操作人才,僅能特定場所操作,檢驗量有限,適用醫學中心。

至於「床旁一體化核酸檢測」敏感度一樣高,操作技術低,不用特定實驗室,速度只要5-45分鐘,雖代價是昂貴,只存於美國,卻是台灣努力的方向,適合機場、戶外、急診。

最後一種免疫快篩,敏感度較低,需時15 分鐘,不用儀器,價格低廉,但抗體感染第10天才上升,比較適合用來評估群眾感染的流病調查。

台灣目前篩的夠嗎? 醫師籲這樣看

許多媒體的篩檢能量計算,以每百萬人篩幾個人,或總檢驗量評估。不過李建璋認為,應以檢驗覆蓋率來計算,檢驗多少人有一名陽性是陽性率,倒過來就是陽性覆蓋率,即篩出一名陽性必須檢驗的人數,數值越大代表篩網覆蓋越大。

韓國雖進行了50萬個測試,每百萬人有1萬人接受測試,台灣每百萬人只有2000人接受測試,看似檢測量低,但台灣為了揪出1名陽性個案,必須篩120人,遠比韓國只篩50人還多,篩檢覆蓋率是韓國24倍,也搖搖領先其他國家,「台灣早就達到廣篩。」

而美國雖然號稱全球最大篩檢,但只篩10人就有1人陽性,紐約甚至每2人就有1人陽性,代表很多潛在感染人口,都還沒被篩出。

台灣何時必須再擴大篩檢率?醫師強調,當陽性率變高,約每篩50人就有1人陽性時,檢驗量必須有所提升。

【延伸閱讀】

他肺癌第四期 靠PD-1抑制劑達3年以上存活

疫情來襲!守護心血管患者 學生團隊開發LINE「好心鄰」AI

眼壓正常也會青光眼! 眼科醫師王孟祺籲這些族群要注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8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3例境外移入德國麻疹確定個案,為居住於中部的37歲男性,於2月26日自馬來西亞返台,3月12日出現發燒、紅疹等症狀,當天就醫後立即隔離病房治療,經檢驗後確診感染德國麻疹,目前已解除隔離在家休養。該署已掌握118名接觸者,預定追蹤觀察至4月2日。根據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偶爾會在車上碰到癲癇病人發作,出現抽搐、倒地等症狀,讓旁人常不知所措;其實,造成癲癇的原因很多,除了因為腦外傷、 感染、 腦中風、腦部腫瘤外,也有不少人是不明原因,其中尤其是頑固性癲癇,往往較難控制,須長期用藥治療。汐止國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曾元孚表示,頑固性癲癇是指每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疾病管制署疫情資料顯示,印尼迄今已通報逾千例登革熱病例;泰國、新加坡分別也有3214及3341例;馬來西亞甚至高達2萬例。該署提醒計畫前往東南亞地區的民眾,務必妥善做好防蚊措施,以避免感染登革熱。疾管署指出,印尼長年發生登革熱疫情,集中於首都雅加達市部分村落;馬來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季節交替時,是精神疾病好發的高峰,其中以春天桃花盛開季節,較容易出現躁鬱症,在古時候有所謂「桃花癲」的說法;日前台南市就有一位婦人,個性出現大轉變,其丈夫懷疑是躁鬱症發作,所幸這名婦人經由進一步就醫診治,躁鬱症因而獲得緩解。這位婦人原本個性內向,不太愛講話,平日穿著樸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