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每年新冒萬例肝癌 1/6首次治療全靠「腫瘤消融」保命

▲射頻消融目前最多運用在肝癌治療,還可以運用在甲狀腺、肺臟、腎臟、骨頭等部位的腫瘤。(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年約有1萬例的肝癌新案,其中約6分之1是選擇射頻消融作為首次治療方式,另有一部份復發腫瘤的個案也可以接受射頻消融,正因為經驗富豐,2019亞洲腫瘤消融學會今(25)日特地移師嘉義長庚醫院舉行,共有3百多位國內外專家一起研討利用先進科技與技術的輔助下治療不同器官的腫瘤。

本身是肝膽胃腸科醫師的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盧勝男表示,射頻消融(RFA)或稱為電燒,原理是在超音波的精確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腫瘤部位,再釋放出射頻能量,進一步促使局部組織的凝固性懷死,來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這已成為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屬於微創治療的射頻消融,外表只有針孔,局部損傷很少,根據統計,對於早期肝癌,完全消除腫瘤的成功率約86%,局部再發率與合併症則小於5%,在肝癌治療上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不過,盧勝男指出,雖然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腫瘤似乎很簡單,但還是有一些困難的病例,例如超音波看不到腫瘤部位、沒有適當的進針途徑、周圍有易受傷的組織,如腸子、膽囊等,就需要較高的技術或科技的協助,才能達到消融的效果。

盧勝男舉例,像「影像融合技術」就是把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資料輸入超音波機,經過比對程序之後,在做超音時就可以同時看到同一切面的電腦斷層影像,找到超音波看不到的腫瘤;而「超音波對比劑」則像電腦斷層一樣,打入對比劑可提供醫師更多的影像資訊,讓原本看不到的腫瘤更有機會被看到。

盧勝男強調,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消融腫瘤的範圍已從最早的半徑1.5公分,擴大到目前的4公分左右,未來可望將腫瘤區域完全消融,而無殘存的腫瘤細胞。且值得關注的是,射頻消融儘管目前最多運用在肝癌治療,但還可以運用在甲狀腺、肺臟、腎臟、骨頭等部位的腫瘤。

照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發燒、寒顫、全身無力好折磨人 簡單幾個好習慣跟尿路結石說再見

【陳鈞凱專欄】男人「蛋蛋」軟不軟Q?暗藏健康警訊 摸到這種手感才正常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又出現1例本土個案,且暫找不到明確的感染源,引發憂慮,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該名30多歲女性(案379)沒有上班,自述平常都待在家裡,僅偶爾走路去購物中心採買家用品,連她自己都說不清楚曝露的可能性。 中央流行...

閱讀詳情 »

健康檢查真的有意義嗎? 直到一九五○年代為止,現代醫學基本上都是採取「對症療法」。病患頭痛就給止痛藥抑制疼痛,腹痛就給止瀉藥或通便劑,針對症狀,予以緩和症狀的處置,是為「對症療法」。 走過對症療法的時代,一九六○年代以後,醫學發展的風向開始轉變,「預防醫學」逐漸抬頭。 什麼是「預防醫學」?一言以蔽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13歲的陳小弟入睡困難,半夜常翻來覆去睡不安穩,爸媽帶他就醫,希望透過中醫調理轉骨。醫師看診時發現,陳小弟有長期失眠和腹痛的狀況,於是先開安神與調理脾胃的中藥,很快失眠與腹痛都有明顯改善,再配合轉骨藥方,陳小弟短短四個月就長高5公分。  宿便使營養吸收變...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藥新用的「羥氯奎寧」近來成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曙光,也已經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入臨床治療指引,並實際用於治療患者,現在卻傳出有不是免疫專科、過去更從未進藥的診所也搶著進貨。食藥署今(8)日表示,目前並未管制該藥供貨,但診所若過去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