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研究新發現! 防癌要先控制慢性病

台灣研究新發現! 防癌要先控制慢性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國際四大期刊之一《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所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控制慢性病是另類防癌的方法;此項研究是由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温啟邦名譽研究員,利用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近十五年來的資料,與美國休士頓安德森癌症中心吳息鳳講座教授,所進行的團隊合作成果。

兩到三成癌症起源於慢性病

根據該項最新研究顯示,兩成到三成的癌症起源於慢性病,防癌要先防慢性病。過去防癌強調生活習慣中的危險因子,如:吸菸、不運動,但卻不知道慢性病致癌的威力。此項最新研究指出,慢性病致癌的威力,與吾人所熟知生活中的危險因子總合一般多;所以,防癌策略不要忘了預防慢性病,忽略了慢性病就少掉一半的防癌。

規律運動可降低慢性病致癌四成機率

研究團隊追蹤美兆健檢資料庫中五十多萬人十多年的健檢資料包括有健檢收集的問卷、各種抽血及身體檢查,更有完整各種生活健康習慣的資料,以及五十萬人的運動量、時間及強度;結果發現,規律運動可降低慢性病致癌機率達四成,這項運動資料,是承續五年前在英國刺針胳(Lancet)發表的每天運動十五分可多活三年,也可減少多種癌症及慢性病的延續。

預防癌症策略應列入慢性病防治

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慢性病(NCD)報告」及聯合國各國領袖高峰會決議,各國要以減少慢性病為各國醫療衛生首要任務,要求到2025年要減少25%,台灣也正努力中,因為慢性病佔各國總死亡人數最大宗,達六、七成,研究中說的慢性病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CKD)、肺部疾病與痛風性關節炎,而生活中的危險因子為:吸菸、不運動、蔬果攝取不足、飲酒和肥胖。研究人員認為,此項研究為防癌提供另類方法及嶄新的視野與思維。今後,預防癌症策略裡應列入慢性病防治,如何增加『以減少慢性病來降低癌症發生率』將成為制定公衛政策新的挑戰課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7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靜心・淨心》心煩意亂怎麼辦?洛桑醫師教你「靜心速效4穴位」,有效降低焦慮情緒 藏族名醫洛桑加參出版《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時報出版)一書提到,最好的養生方法,就是那些最簡單、最容易學、最容易執行,又最不需要工具的方法,我最喜歡教大家的,也都是這種帥氣又精準的方法,請你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季節邁入春天,早晚溫差極大且病毒盛行,讓不少民眾鼻水直流、咳嗽不停,掛上了病號。資深耳鼻喉專科醫師李宏信提醒,除了一般的感冒外,季節交替時更是眩暈症發作的高峰期,有眩暈病史的民眾一定得特別留意與保重,以避免經常發作。   根據患者主訴的輕重程度以及症狀,眩暈...

閱讀詳情 »

目前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是以核酸檢驗方式進行,平均約4小時且需特殊儀器。如何縮短快篩時間並加速檢測的通量,各國均投入眾多心力,而中央研究院於8日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未來若成功量產,篩檢新冠肺炎有機會像流感一樣,15至20分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現代人多忙碌,以致三餐多不定時,進而使得腸胃深受其害,且容易出現胃酸逆流的問題,胃酸逆流是腸胃問題反映出的一種病理現象,千萬不能忽視潛藏的腸胃問題。中醫師重申,胃需要胃酸,如果靠抑制胃酸只是一時緩解假象,中醫調理腸胃紊亂是從整體,從氣調理順暢,藥廠製藥要先求不傷身,成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