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面對失智症,需要極大的耐心...

彙整整理/Flora、摘自/《孤獨管理: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王浩一著/有鹿文化)、圖片來源/zauganize/Shutterstock.com、shutterstock

台灣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面對失智症,需要極大的耐心...

〈在台南車站買張到青島的票〉這篇文章不長,對我,卻太吸睛了。裡面有幾個關鍵元素:老兵、臺南、青島、失智和大時代。文章刊登在2016年11月9日的《聯合報》「健康你我他」,作者梁蓉麗舉重若輕地描述著父親一些失智的大小事。她在第一段起頭是這麼說的:「軍醫出身的父親,身體一向硬朗,無任何慢性病,開放大陸探親之初,即興致勃勃、整裝返鄉,那年他81歲。」

失智,真讓人驚悚。以前選擇迴避這個議題,偶爾在幾部電影裡探討這個議題時,有些感傷與退卻,不旋即我又刻意專注其他事情,閃躲這個情緒。

 

面對失智症,需要極大的耐心

台灣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面對失智症,需要極大的耐心...

近年來,與一些朋友聊天,已經迴避不了這個話題,甚至聚焦,因為他們的父母們與我的母親已經身處在「這個失智漩渦裡」,大家交換著他們日常生活的小事,總是笑語中淚眼婆娑。丁酉年春節,母親到臺南與我同住五天,第四天的早上,母親起床後到了我的書房,很溫柔又客氣地問我:「先生,您貴姓大名?」她一時忘了我是她的兒子,當我是一時想不起來的熟悉陌生人。我笑著輕輕地回答她說:「媽,我是你兒子,浩一!」面帶微笑,內心卻是驚心動魄地痛苦,錯縱複雜地想:「這一天到了嗎?」

所以,我戚戚焉懂得文章裡的哀痛,作者說著一段93歲老父親到了臺南車站的往事。

最後這幾年,父親思緒回到童年,他自幼喪母,由祖母一手帶大,祖孫情深,好幾次吵著回家看祖母。弟弟帶他到火車站,售票員問:「到哪裡?」「到青島!」「沒有到青島的票,再想想要到哪裡?」「到臺南!」「這兒就是臺南。」

在「摸索與適應」母親漸漸記憶力變差的過程中,記得有幾次跟她長時間相處,母子閒聊雜事。我總是先心理建設,待會兒母親一定又是把以前舊事全部再說過一遍,甚至好幾遍。我自我告誡要有耐心、非常有耐心地傾聽……事實上,有幾次我的耐心堤防還是潰堤了,忍不住跟她說:「這個,你已經說了好幾次了!」微微動氣的語調上,有些無情,母親此時別過頭去,輕輕地拭淚,看到她的舉動,我的心碎了……真不孝啊,我千刀萬刀自責!

(寫這一段文字之際,我依然愧淚潸下。)

三年多來,母親的失智症情況,我們家人從有一些隱隱的察覺開始,漸漸地發現她的記憶力顯著變差,進展到三分鐘前才剛剛提及的事,她又渾然不覺地說了一次……接著時間感與空間感的認知出錯了,八月的某一天,問我什麼時候要清明掃墓?身居臺北卻認知在她童年的老家。這些偶爾出現令家人訝然的時空錯置狀況,頗像是「在台南車站買張到青島的票」的故事。剛開始之際,我頗不解、錯愕,甚至難過。久之,家人們也習慣這種「鮭魚似的返鄉記憶」,愈久遠的事,似乎愈記得住,才剛發生的行為,她都忘了。

 

記憶逐漸消逝的現實

台灣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面對失智症,需要極大的耐心...

像是一部老舊電腦的記憶體,大部分已經壞損,僅剩下極小部分留有一些庫存的老檔案。每天的記憶運作,只靠著一只「也是使用不堪的隨身碟」,記憶體極小,新檔案不斷地覆蓋,不斷地覆蓋過去,它無法轉存到主機保存,自身能使用的容量遠遠不足,所以不斷地忘記:忘記吃過藥了沒,忘記吃過飯了沒,忘記誰來探視過她,忘記壓歲錢藏到哪裡了,忘記今年的端午(她今年總共拜了三次),忘記昨晚因血壓過高昏倒,救護車來送她到醫院住了一晚。

她似乎有察覺自己的健忘,又似乎任性地忘記一切。我觀察這一路走來的母親,最困擾她自己的情形,漸漸地從她的話題裡歸納出「自尊與孤獨」,母親不斷地說著她一輩子最驕傲的事、最得意的事或是最快樂的少女時光,恣意地從記憶幽谷裡重複地倒帶,榮光事蹟的重溫與回顧中,有感嘆,有唏噓,她也不自覺地討厭黑色、晚上、寂靜。

我常常向母親提及,在旅行或是採訪時所遇見的一些小鎮樂活的老人現狀來鼓勵她,說他們的年紀都比你更年長了許多,但是他們依然快樂地勞動,像是市場賣酸菜的阿嬤、在鄉間雕刻石猴的阿公、在竹東往關西公車上快樂的買菜老人等等。

根據2017年7月內政部的數據,臺灣65歲以上人口已達319萬,其中逾65歲者每13人即有一名失智症患者,而80歲以上者每五人已有一名失智。再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報告,2016年臺灣失智症人口為26萬人,約每100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再過25年,失智人口將增加到67萬人,約每100人就有三人失智。這是極為驚悚的社會問題,你我都會共同面臨。

 

 【延伸閱讀】

 讓愛的人活得比生命更久

 每天揉揉腳,喚起體內自癒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藝人姚黛瑋日前在宜蘭縣活力關懷協會的邀請下,與87樂團、方馨、黃瑄、陳彥廷與林則希一起出席公益「挽袖捐血讓愛延續」活動,演出「實習醫師鬥格」、「幸福來了」,還加入「鳳凰藝能」這個大家庭,讓她覺得溫馨又快樂,她說在團隊合作齊心努力下,那一天一共募到1086袋的血,還破全台記錄,協會會長及志工們特別感謝...

閱讀詳情 »

運動對健康的助益極大,除了可以提升代謝、維持肌力,還有助預防骨質疏鬆!想要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妨以健走作為入門運動,但健走時也要留意正確姿勢與方式,更有助維持健康。維力骨科診所院長高逢駿醫師表示,健走時建議穿著包覆性佳的運動鞋,走路時注意腳的著地點,維持腳跟、腳掌、腳趾依序著地的方式行走,以減輕關...

閱讀詳情 »

俗話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可見大家認為「適度喝酒」是有利健康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過去有許多人表示,每天小酌1至2杯酒可以保護心血管的健康,不過,現在有個新的研究指出,即使每天只喝適量的酒,對身體健康不但沒有幫助,還會增加發生中風的機率,研究刊登在《刺絡針雜誌》(Lancet)。 這項研究是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