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適齡婦女2成「吃胖」 孕期體重不損母嬰健康得懂5點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適齡婦女2成「吃胖」過重,當心影響母嬰健康。國健署針對國內調查發現,國人25到34歲的適齡婦女近2成有過重或肥胖情形,35到39歲的婦女有過重或肥胖更接近3成。國健署呼籲,準媽媽要在懷孕期間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以確保母嬰健康。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孕婦於懷孕期間體重過重或過輕對孕婦或胎兒都不好,體重過重時,可能帶來的影響包括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流產、畸胎等機會都會比較高;過輕時會造成孕婦營養不良,也會增加流產、早產的機率與出生嬰兒體重不足的情形。

除此之外,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文獻指出,若孕婦於懷孕期間低於建議體重,其胎兒成長發育不良的風險將增加53%,早產風險將增加70%;而孕婦於懷孕期間若高於建議體重,其胎兒大於一般大小的風險將增加85%。另英國醫學期刊(BMJ)文獻亦指出,肥胖女性於妊娠後期易出現葡萄糖不耐及生出巨嬰。

國健署強調,懷孕期間,孕婦應以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MI)為基礎,視當次懷孕胎數及懷孕週期逐漸增加體重,若BMI大於30者,建議增重約5到9公斤;BMI介於18.5到24.9之間者,建議增重約11.5到16公斤;小於18.5者,建議增重約12.5到18公斤,且須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懷孕期間不適於減重。

為維持適當的孕期體重,國健署建議孕婦應掌握下列5守則:
 定時產前檢查並測量體重:目前國健署補助每位準媽媽10次產前檢查,例行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血壓等,可將每次檢查結果記錄於「孕婦健康手冊」上,以利隨時檢視自身體重增加情形。
 均衡攝取飲食:多攝取不同顏色蔬菜、全穀雜糧,且應以自天然食物來源為主,若有飲食與營養疑問,建議洽詢營養師進行飲食評估以瞭解個人化改善飲食的建議,或可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
 避免過多糖與脂肪攝取:孕婦、哺乳婦應減少或避免攝取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等,以及糖果、可樂、汽水等僅有熱量,無營養素的食物。
 瞭解懷孕期間熱量攝取需求:懷孕自第二期起(妊娠17周),每日需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但每個人每天的總熱量,需視孕婦的年齡、活動量、懷孕前的健康狀況及體重增加情形,而加以調整。
 每日宜適當運動:產前運動可以減少陣痛時的疼痛,減少生產時情緒及全身肌肉的緊張、增加產道肌肉的強韌性,以便順利生產。可依醫護人員的評估及指導,進行產前運動,並注意運動相關安全事項如避免攀高、舉重或提重物。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內旅遊不喊停 陳時中給答案:做到這3點條件那就可以!

案例破百社區傳播近了? 陳時中露口風「現在壓力非常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患者透過放療治療T細胞淋巴癌。(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臉上多出莫名腫塊,千萬不要自行處理!南投一名67歲男子,去年初左側鼻翼突然冒出一顆小腫瘤,竟認為「應該就和擠青春痘一樣」讓太太協助挖除、清理,不料腫瘤越長越大,不僅壓迫雙眼無法睜開,且傷口潰爛發臭,外型有如黑色松露...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60歲男子有高血壓問題已經10年之久,在積極用藥控制下,血壓維持還算平穩,但有時還是會失控,日前接受腎功能檢查抽血,醫師發現男子除了高血壓,也有血鉀偏低狀況,懷疑不單純,進一步檢查結果在右側腎上腺發現一顆1.5公分大的腫瘤。 開...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理低潮、想尋死,衛生福利部提供全國民眾心理諮詢服務的「安心專線」,每個月平均通話量有8000通,衛生福利部今(19)日提醒,從12月20日開始,安心專線將正式改為4碼,單軌採用容易記憶的「1925(依舊愛我)」為安心專線號碼,舊1...

閱讀詳情 »

▲醫師提醒,抗癌過程中,左右療效的關鍵其實有兩大重點容易被病人忽略。(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抗癌過程,如果只關心用什麼藥?可爭取多久時間?當心錯失更重要的關鍵。臨床就有癌症患者在同步電化療後,出現口腔潰瘍副作用,卻自認撐一下不要緊,竟苦忍一個禮拜不吃不喝,結果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