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醫療科技新突破!北醫研發AI取代醫師肉眼 3分鐘速揪肺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又有新突破!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今(26)日發表研究成果,利用北醫附醫、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等3家附屬醫院近20年來的肺部腫瘤組織的病理玻片,建立出龐大的數位影像資料庫,開發出領先全球、不用人工標註即可輕易區分肺腫瘤病理切片是良性或惡性的全玻片病理影像辨識系統,準確率高達95%以上。

台北醫學大學是獲科技部補助進行「巨量影像資料庫建置與應用」計畫,這項研究結果也在今年2月19日已刊登在全球知名醫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團隊指出,該系統是把X光、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等檢查後,經醫師穿刺或開刀取出的肺部腫瘤組織所製成的逾9千張病理玻片,全部掃描成數位影像檔,由多位病理專科醫師一張張標註出病灶及非病灶區域,再交由AI不斷學習修正後,目前診斷準確率高達95%左右,更重要的是,判讀時間大幅縮短3分之2,為病患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志榮表示,傳統的肺部腫瘤確切診斷模式是將醫師經由穿刺或開刀取下的疑似腫瘤組織,送到病理檢驗部門,製成病理玻片,病理科醫師再透過顯微鏡一張張判讀,費時又費力,還可能會因醫師的經驗值不同而有不同結果。

另一方面,醫師判讀時還必須先標註出可疑區塊再不斷標註診斷直至確認,但陳志榮說,北醫大與雲相科技研發的這套AI辨識系統,可以直接透過全玻片,且不需人工標註,就能自動判讀肺癌與腫瘤細胞亞型。

陳志榮表示,研究團隊開發的這套「肺部腫瘤全玻片病理影像辨識系統」,是透過病理切片數位影像,讓AI比照病理科醫師直接在顯微鏡底下觀看病理切片的模式自我學習,可改善影像重疊導致的失真,判讀精準度更高。不像國外研發的類似辨識系統,仍必須由病理醫師先行標註,再提供AI學習,受限於專業病理醫師人力資源,也容易因為圖檔的重疊而失去準度,影響最終判讀結果。

陳志榮比喻,透過AI先辨識判讀患者的病理切片,就像先幫醫師進行重點摘要整理,因為AI已先找出病灶並區分腫瘤的屬性,病理科醫師只要針對有問題的區域進一步判讀,就能確認診斷,減少人為判斷錯誤的機率,更大幅縮短時間,以每位病患8到15張病理切片計算,傳統僅由病理科醫師執行的判讀時間約10到15分鐘,利用這套系統只需3到5分鐘即可完成。

照片來源: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吃完元宵該甩「過年肥」了! 跟著中醫按對3穴道助代謝、消水腫

肩頸痠痛、手麻無力… 低頭族當心麻煩大了!頸椎間盤突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洗腎人口逼近十萬人口大關,全球洗腎盛行率第一,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洗腎方式卻也是可能左右洗腎病人會不會染疫的關鍵!原來美國最新腎病年報統計發現,血液透析病患因為感染新冠而住院的風險,是腹膜透析的3到4倍,而洗腎病人不僅容易感染新冠,且死亡率較高,林口長庚醫院加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真的該怕肺癌!因為儘管肺癌發生率在大腸癌之後,排名第二,但就整體癌症死亡率而言,肺癌卻是高居第一位,但你真的夠了解肺癌嗎?國內健檢門診就整理出台灣民眾對於肺癌最常見的3大迷思,不少人往往陷入這些迷思卻不自知,等到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罹患肺癌再就醫檢查時,往往為時已晚...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什麼?冬天出生嬰兒容易有髖關節脫臼!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今(5)日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到4個月是髖關節的快速發育期,且冬天出生的嬰兒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要比夏天出生的嬰兒高出2倍,禍首就出在於氣溫低時長輩往往會給嬰兒包很多層,自然就限縮了大腿活動,結果大人的關...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新北市報導 圖片諾貝爾醫療集團將專業眼科團隊引進府城台南中正路 諾貝爾醫療集團成立至今已邁向二十週年,服務足跡遍及全台六都行政區。自2020年底南部首間分院-高雄諾貝爾眼科診所開幕後,集團緊接著在2021年於台中、桃園等地開立分院後,2022年1月更將專業眼科相關服務引進府城台南;台南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