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首例!30歲男挨針一周後爆血栓 衛福部認定打AZ疫苗害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接種AZ疫苗以來,出現首例官方認定的打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該名個案為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陸續出現頭痛、腹痛不適,抽血還發現血小板低下,被判定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成為台灣首例TTS個案。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該名30多歲男子,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隨後先出現發燒等常見的身體不適症狀,並於3日後逐漸緩解。

不過,到了5月19日,李秉穎說,男子仍持續出現微燒、持續頭痛、腹痛等症狀,就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血小板低下,D-dimer異常升高等,同步影像學檢視頭部、腹部雖未發現血栓病兆,經臨床研判依TTS臨床指引及時診治,目前血小板值恢復中,狀況穩定,症狀已改善並轉至普通病房持續觀察中。

ACIP隨後於5月31日召開專家諮詢會議針對這起個案進行討論,專家審查符合布萊頓合作組織(Brighton Collaboration)病例定義,研判為國內首例TTS個案。

李秉穎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國內AZ疫苗已接種46萬1647人次,這是國內首例TTS個案,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1;其他國家,如英國接種第一劑後TTS發生率約百萬分之12.3(截至5月1日),歐盟則為百萬分之6.5(截至4月4日)。

專家會議也建議指揮中心應持續監測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並建議符合接種對象的民眾仍應配合疫苗供應進度,接種疫苗。

指揮中心呼籲,接種AZ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一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臨床處置。

照片來源:翻攝自網路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死亡沒降、確診暴增!單日+549例、12死 陳時中反口「疫情沒降」

家長快看!三級警戒期間不送托 6千元「托育補助」可照這樣領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多多閱讀 經常性閱讀將使人更長壽和更健康,耶魯大學針對3,600名50歲以上的研究發現,閱讀習慣可延長近2年的壽命,閱讀書籍的人比閱讀報紙和雜誌的人更為長壽,每週閱讀超過3.5小時的人壽命最長。還有,睡前看書更是有助於入睡。 盡量晚點退休 雖然許多人夢想著“45歲就退休...

閱讀詳情 »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多為20到40歲上班族,常因出現疲勞症狀遭誤解。(示意照/台灣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雖然只有27歲,但腦部影像看起來卻萎縮像60歲」,多發性硬化症病患順銘(化名)早在19歲就陸續出現手麻腳麻、複視、疲累等症狀,但當下僅以為是課業、工作壓力大,加上...

閱讀詳情 »

在台灣,約有一成左右的人受腎結石所苦,有些人甚至是天生體質就容易產生結石。像知名主持人于美人,之前就遇過結石問題,日前健檢發現腎臟腫大,經過仔細檢查,原來十年前腎臟內的一包沙,變成了108顆結石!為了將這108顆頑石取出,使用了「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的方式,由於手術時間過長,且過程醫生必須將手泡在冰水...

閱讀詳情 »

▲透過訊聯無償提供臍帶血幹細胞移植,DBA病童小丹(中)歡慶重生。(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歲的小丹,一出生就因為血紅素異常的低,臉色蒼血、抽出來的血如同水一般,甚至引發心臟衰竭馬上送進加護病房,緊急輸血才逐漸恢復,確診為戴布氏貧血(DBA),從2個月起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