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飯〞也有大學問!!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你吃對了嗎??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米飯是中國的傳統主食之一,一碗米飯,與五味調配,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不同的米有不同的功效,黑米滋陰補腎、糯米排毒、粳米滋補等等。我們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各種米有什麼不同的功效。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黑米最補腎

黑米為米中珍品,素有“貢米”、“藥米”、“長壽米”美譽,是一種具有諸多保健功效的珍貴稻米。

中醫典籍《​​本草綱目》中記載: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

研究發現,黑米中含18種氨基酸及硒、鐵、鋅等微量元素B1、B2,營養價值極高,而其膳食纖維含量是白米的25倍,熱量卻只有糙米的一半。現代醫學認為,黑色食品不但營養豐富,且多有補腎,防衰老、保健益壽、防病治病以及黑髮美容等獨特功效。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糯米最排毒

秋冬季節排毒潤燥,溫和的食療是最好的選擇,雜糧富含植物纖維,能清理腸管內的廢物,將毒素與廢物順利排出體外。糯米是屬偏熱雜糧,適合寒性體質。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菸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所以一些脾胃氣虛、常常腹瀉的人吃了,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粳米最滋補

粳米又稱大米,其味甘淡,其性平和,每日食用,是滋補之物。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菸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營養成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食鑑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氣力的良好功效。米飯,是補充營養的主食;濃稠的米湯,可以代替人參湯,是治療虛症的食療佳品。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糙米最助消化

糙米就是將帶殼的稻米在碾磨過程中,去除粗糠外殼而保留胚芽和內皮。糙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糙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E,能促進血液循環,不斷地為腸道輸送能量,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預防便秘和腸癌,被譽為是腸道疏通的“管道工”。

糙米中還有硒,根據刊登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機構期刊》的研究,血液中含有較多硒含量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大約下降34%。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小米最養胃

小米富含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B2、菸酸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由於小米非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故被營養專家稱為“保健米”。中醫認為,小米味甘咸,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

小米最主要的功效是補脾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治反胃熱痢,補虛損,開腸胃”。 《本草綱目》說,喝小米湯“可增強小腸功能,有養心安神之效”。對於那些因胃腸不好導致的失眠,其療效可勝過安眠藥。 

鹼性體質可增加自體排毒功能,維持身體的健康。而小米是五穀雜糧中唯一的鹼性食物。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薏米最養顏
薏米又稱薏苡仁。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植物之王”。中醫認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對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等症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薏米是五穀類中纖維質最高的,低脂、低熱量,是減肥的最佳主食。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有很強的美白、除斑功能,對下半身水腫的人尤具療效。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台灣人離不開米!但沒想到不同種的米居然有不同種的功效!!看來以後吃飯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via

相關推薦

家暴背後的精神病態◎沈政男 這個月台灣社會接連發生了兩起長期家暴導致家人同歸於盡的人倫悲劇,一件月初發生在高雄,二十多歲的兒子趁父親熟睡,持刀刺死長期酒後毆母的父親,另一件前天發生在台北,長期懷疑太太不忠的六十一歲木工,與妻口角後縱火雙亡。 這兩件家庭悲劇背後,都有一位不知如何是好的二十多歲兒子,他...

閱讀詳情 »

如果你覺得天朝的食品安全有待提高,還覺得其他的食品是比較安全的,看了這篇文章你就不會這麼想了。下面這些美國的食物在歐盟、中國和其他國家是禁止的,妥妥的說明了這些食物是有問題的! 最可怕的是這些食物在美國是很常見的,到底是哪些東西呢? 1.許多美國肉牛和奶牛都是喂激素的,這樣可以增加產量。 美國癌症協...

閱讀詳情 »

五歲的平平,全身穿戴著壓力衣,攣縮的雙手手指就算已不再靈巧,但他仍快樂地玩著電動汽車,他張著圓圓的大眼,抬頭問遊戲治療心理師:「我長大後可以開車嗎?」 長大,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對燒傷的孩子來說,為了長大,他們必須犧牲無數個寒暑假,不斷地接受鬆疤植皮手術;他們在就學的每一階段,都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