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對魚提升孩童免疫力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魚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特別是對嬰兒、幼兒和孕婦。但是該如何挑選安全又適合的魚呢? 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以及EPA(環境保護署)最近發布了更新後的挑選及食用建議,讓大家可以了解應該吃多少魚以及如何挑選最安全的品種。

首先,FDA的指南沒有改變,仍然建議孩童最好每週吃兩次魚,因為魚所含的營養物質(如omega-3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有助於支持孩童大腦和免疫系統的發育; 孕婦或哺乳媽媽則應該每週吃兩到三份的魚,這對發育中的嬰兒及胎兒有益。至於一份魚到底是多少量呢? 1~3歲幼兒為1盎司(28公克)、4~7歲為2盎司、8~10歲為3盎司、11歲以上則為4盎司。

吃對魚提升孩童免疫力

示意圖

至於魚的種類最好是挑選含汞量較少的魚,否則食用大量重金屬會損害大腦和神經系統。FDA所列汞含量特別低的「最佳選擇」包括大西洋鯖魚、鯰魚、蛤蜊、螃蟹、小龍蝦、比目魚、黑線鱈、龍蝦、鯔魚、牡蠣、鰈魚、狹鱈、鮭魚、沙丁魚、扇貝、蝦、比目魚、魷魚、羅非魚、鱒魚、鱈魚等。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被視為「不錯」的魚其實汞含量較高,像是罐裝長鰭鮪魚(白色)、石斑魚、大比目魚、鬼頭刀、鯛魚和安康魚等,因此最好每週限制在一份就好。兒童以及孕婦和哺乳期媽媽應盡量避開FDA所列「避免食用的魚類」,也就是汞含量高的魚,像是鯖魚、馬林魚、橙鯛、鯊魚、旗魚、墨西哥灣的方頭魚和大目鮪魚等。

FDA和EPA在安全食用指南中建議,嬰兒在1歲之後可以每週吃兩次「最佳選擇」列表中的魚類,每次1盎司。特別是美國人飲食最新指南亦指出,最好在嬰兒開始食用固體食物時,可以慢慢加入一些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魚、花生、雞蛋、牛奶和大豆等,因為沒有證據表明越晚讓嬰幼兒食用這些食物可以更有效預防食物過敏。不過最好還是先諮詢兒科醫生,尤其是如果有食物過敏的家族史或其他過敏的跡象時。

魚對整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嬰兒和兒童之外,魚也被稱為成年人的心臟健康食品。此外,還有證據表明,多吃魚可以降低肥胖、髖部骨折、結腸癌和直腸癌等風險,當然,前提是要挑選「最佳選擇」的魚種。

Reference

New FDA Guidelines Advise on Choosing Safe Fish for Your Family

吃對魚提升孩童免疫力

相關推薦

用漢醫角度解讀血壓的祕密,只要量血壓,便能知道身體大小事! 新冠病毒也是「外感」,經脈血壓計提前發現身體的失衡 如果,量血壓就知道今天身體適不適合跑步; 如果,量血壓就知道是不是感冒了; 如果,量血壓就知道吃下去的營養品適不適合自己; 如果,量血壓就知道自己五臟六腑的狀況; 只要量測血壓,便知身體大...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塑膠製品是日常生活中常會接觸到的,舉凡是礦泉水、手搖杯、酒精噴霧等,隨著使用量增加,民眾在安全顧慮上就會有較多考量,到底塑膠製品有沒有潛藏危害?要如何正確使用才能安心?K小編特別整理常見的Q&A,一次幫大家釐清! 並非所有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3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3例本土個案及2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由於本土個案已連續兩天未像先前般大爆發,是否代表疫情正在收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自貿園區採2619人,沒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跟帛琉之間的「旅遊泡泡」真的破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日晚間才臨時加嚴針對帛琉入境班機的檢疫措施,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下午就進一步公布取消「泡泡」,帛琉旅遊疫情正式升至第三級警告,入境管制比照全球其他國家,陳時中也建議國人應該避免至 帛琉進行所有非必要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