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對魚提升孩童免疫力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魚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特別是對嬰兒、幼兒和孕婦。但是該如何挑選安全又適合的魚呢? 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以及EPA(環境保護署)最近發布了更新後的挑選及食用建議,讓大家可以了解應該吃多少魚以及如何挑選最安全的品種。

首先,FDA的指南沒有改變,仍然建議孩童最好每週吃兩次魚,因為魚所含的營養物質(如omega-3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有助於支持孩童大腦和免疫系統的發育; 孕婦或哺乳媽媽則應該每週吃兩到三份的魚,這對發育中的嬰兒及胎兒有益。至於一份魚到底是多少量呢? 1~3歲幼兒為1盎司(28公克)、4~7歲為2盎司、8~10歲為3盎司、11歲以上則為4盎司。

吃對魚提升孩童免疫力

示意圖

至於魚的種類最好是挑選含汞量較少的魚,否則食用大量重金屬會損害大腦和神經系統。FDA所列汞含量特別低的「最佳選擇」包括大西洋鯖魚、鯰魚、蛤蜊、螃蟹、小龍蝦、比目魚、黑線鱈、龍蝦、鯔魚、牡蠣、鰈魚、狹鱈、鮭魚、沙丁魚、扇貝、蝦、比目魚、魷魚、羅非魚、鱒魚、鱈魚等。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被視為「不錯」的魚其實汞含量較高,像是罐裝長鰭鮪魚(白色)、石斑魚、大比目魚、鬼頭刀、鯛魚和安康魚等,因此最好每週限制在一份就好。兒童以及孕婦和哺乳期媽媽應盡量避開FDA所列「避免食用的魚類」,也就是汞含量高的魚,像是鯖魚、馬林魚、橙鯛、鯊魚、旗魚、墨西哥灣的方頭魚和大目鮪魚等。

FDA和EPA在安全食用指南中建議,嬰兒在1歲之後可以每週吃兩次「最佳選擇」列表中的魚類,每次1盎司。特別是美國人飲食最新指南亦指出,最好在嬰兒開始食用固體食物時,可以慢慢加入一些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魚、花生、雞蛋、牛奶和大豆等,因為沒有證據表明越晚讓嬰幼兒食用這些食物可以更有效預防食物過敏。不過最好還是先諮詢兒科醫生,尤其是如果有食物過敏的家族史或其他過敏的跡象時。

魚對整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嬰兒和兒童之外,魚也被稱為成年人的心臟健康食品。此外,還有證據表明,多吃魚可以降低肥胖、髖部骨折、結腸癌和直腸癌等風險,當然,前提是要挑選「最佳選擇」的魚種。

Reference

New FDA Guidelines Advise on Choosing Safe Fish for Your Family

吃對魚提升孩童免疫力

相關推薦

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加上外食營養攝取不均,很容易出現「習慣性便秘」的問題。安美中醫診所黃景宏中醫師提醒,想改善便秘問題,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多喝水、多攝取高纖與天然酵素的蔬果,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搭配腹部按摩,都有助改善便秘。  遠離便秘,醫師建議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1. 攝取高纖食材:一般...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連結)   時至今日都還沒有證據表明,美國是否在徵兵時也運用了有關血型心理學的知識,來選拔適合於充當領導的人。據說日本早就推行了這種方法。無論如何,研究還是在繼續進行、補充及計算,並得出了令人興奮但又吃驚的結論。  血型和壽命的神奇關係(圖片翻攝自網路) B型性格壽...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月經伴隨每個女生長達三、四十年的時間,如果無法跟它和平共處,可就要吃上不少苦頭。生理期的不舒服包含:腹痛、腰酸、頭痛、四肢冰冷、猛冒冷汗等,有些人甚至嚴重到無法行走只能臥床休息。 生理痛不能光靠止痛藥(治標不治本) 針對生理痛的問題,很多女生為了能正常工作,只好吞止痛藥解決。不過,止痛藥...

閱讀詳情 »

不少孕婦都會想要到美國待產,準備生個美國寶寶,然而,選擇在第三孕期搭機出國有什麼風險呢?愛文診所婦產科仇思源醫師提醒,機上醫療資源不足,若在機上出現產兆,甚至在機上生產對母嬰的風險較高。因此,若孕婦出現下腹痛、規則宮縮、落紅、破水等產兆,任何週數都不應搭機旅遊!  日前有孕婦在機上生產,事前僅告知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