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很多,營養就足夠了嗎?

天氣漸漸暖了,大家趕快將生菜沙拉、涼拌菜餚列入菜單,不僅口感更清爽,而且烹飪時間愈短、愈能保存維生素E及鉀、鈣、鐵、鋅、鎂等微量營養素,營養均衡,才能避免陷入吃得飽、吃太多,卻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的「隱性饑餓」危機中。
吃很多,營養就足夠了嗎?
根據最新公布的「全台飲食認知行為調查」,高達99%的成人每周攝取的食物類別及份數,均未達到衛福部建議的六大類飲食指南標準,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隱性饑餓」族群,即吃得飽、吃太多,卻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以致經常覺得疲累、而且容易感冒,營養專家建議,每天吃生鮮蔬果、全穀類及堅果,才能維持健康

《9%的人陷隱性飢餓危機》
一份針對全台657位25~64歲民眾進行的「國人飲食認知及行為調查」發現,70%的人自認營養均衡,但實際上,約50%的人蔬菜攝取量不到建議量的一半,60%的人水果攝取量也是如此,每天吃水果的人則不到30%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將日常飲食中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現象,定義為「隱性飢餓」,從「國人飲食認知及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9%的民眾飲食不均衡,成為「隱性飢餓」的高危險族群。

《飲食不均,鉀鈣鋅鎂不足》
她表示,現代人經常外食,攝取過多油脂、糖類等空熱量食物,富含礦物質、維生素的食物反而攝取不足,研究指出,7.3%的全球性疾病因缺乏微量營養素所引起,尤其是鉀、鈣、鐵、鋅、鎂及維生素E等

金主任指出,根據美國日常飲食建議量,每天需攝取4.7公克鉀,但台灣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將近90%的人鉀攝取量僅2.5~3公克、鈣攝取量不到1公克,維生素E、鎂不足的人也有60%。

《每天吃蔬果、堅果、全穀類》
她表示,蔬果類的微量營養素含量豐富,包括維生素A、C、E、B1、B2、B6、葉酸及鉀、鈣、鐵、鋅、鎂等,但烹煮後,鉀離子溶於水中就吃不到了,因此烹飪時間愈短愈好,最好以涼拌、生菜沙拉方式料理,或是半水煮、快炒,以免營養素流失。

此外,日常飲食應多元化,以全穀類、紫米替代白米飯、白土司等精緻澱粉食物,並適量攝取小魚蝦、乳製品、堅果類,補充鈣質及鎂鋅銅錳等營養素,每天至少吃3份蔬菜、2份水果,逐漸增加為5~9份蔬果,才能解除「隱性飢餓」的危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月健保將納入多款最新「救命藥」!健保署今(13)日宣布藥物共擬會議一口氣通過6大類、7款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包括對抗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新一代抗生素、能提高幹細胞移植成功率的病毒抑制劑,連已超過十年無新藥可用的晚期卵巢癌、子宮頸癌,也...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篇刊登於「歐洲內科學期刊」的論文,收集早期在中國發表的5篇個案研究,統合分析後做出「新冠肺炎重症與吸菸並無顯著相關」的結論,迥異於現有的其他研究結果,引發關注,但不只世界衛生組織(WHO)昨發聲明再指吸菸者若感染COVID-19將...

閱讀詳情 »

▲(照/彰基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63歲婦人,過去半年以來,時常呼吸急促,且症狀一路加重,最後甚至感覺像「鬼掐脖子」還出現咳血症狀,偏偏因為擔心新冠肺炎疫情,一度遲遲不敢就醫,直到3月暈倒導致頭部外傷急診就醫,這才被發現甲狀腺腫瘤嚴重侵犯氣管,呼吸道9成都被塞住了。 收治病...

閱讀詳情 »

春季進入茭白筍的產季,有美人腿之稱的茭白筍高纖、低熱量,是很好的營養來源;然而,有時剖開茭白筍會發現有不少黑點,有黑點的茭白筍能吃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茭白筍中的黑點主要與黑穗菌的寄生有關,若錯過適當的採收期就容易出現黑點;有黑點的茭白筍雖然較不美觀但仍可正常食用,也無損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