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照胃鏡不麻醉也行? 台灣本土研究適當使用止痛藥同樣可以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提到照胃鏡,不少直覺想到的是檢查時強烈的嘔吐反射反應,但照胃鏡只能選擇接受麻醉嗎?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研究發現,針對接受胃鏡檢查較敏感,有痛苦經驗的患者,只給予少量止痛藥「配西汀(meperidine)」肌肉注射,不需給予其它麻醉藥物,就能顯著減少病人不適。

該研究結果已發表於聯合歐洲腸胃科雜誌(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上,讓視照胃鏡、麻醉為畏途,可能延誤治療的病患,有了其他選項。

謝毓錫指出,在西方國家,胃鏡檢查多採麻醉進行,但在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來說,胃鏡大部分是在沒有麻醉的情形下進行,儘管有一部分的病人可以輕鬆地完成檢查,但仍有約40%覺得很不舒服;影響所及,有人因此無法完成檢查或拒絕後續追蹤,衝擊病情的診斷及治療。

謝毓錫表示,針對這一些較敏感患者,雖然有無痛胃鏡可用,但是麻醉會增加胃鏡的併發症,研究顯示,有一半以上的胃鏡併發症是與麻醉有關;且麻醉也會增加胃鏡的費用,甚至額外恢復的時間,需要有人陪伴及護送,回家後不能馬上返回工作崗位。

為了在麻醉與不麻醉兩個極端之間找出更合適的選擇,謝毓錫及其研究團隊收集110位過去做過胃鏡有不舒服經驗的患者,再隨機分組,結果發現接受止痛藥物的患者可以顯著減少內視鏡通過喉嚨時的不舒服,在檢查過程中也較為配合。

謝毓錫說,檢查過程中生命徵象的監測也顯示,患者的心跳、血壓因不舒服而上升的程度較少,顯示對於心肺壓力也較小;他指出,止痛藥配西汀除了止痛外,也有鎮定及抑制嘔吐反射的作用,希望透過研究結果,讓害怕做胃鏡檢查的患者,能夠有多一種選擇,增加做胃鏡的意願,不至於耽誤病情。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無原因每天醒來就變「兔子眼」又紅又癢! 禍首竟是鼻子惹禍

全台6400家幫賣口罩藥局 9月發放億元獎勵金、一家最高領3萬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日常生活中,數學與你我共生存。不論是隨處可見的數字、容器盛裝的容量、以及物品的形狀等,這些都能算在數學的範疇內。學齡前的孩子,爸媽可透過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遊戲,以培養孩子「玩」數學的興趣,進而解答生活上的大小事。 數學其實囊括許多面向,信誼基金會附設實驗幼兒園園長陳澤佩表示,數學可分為數、量...

閱讀詳情 »

台灣健保舉世聞名,似乎也養成國人愛看病的陋習,據統計,107年國人醫療保健支出超過1兆元,醫療卻占9成以上,至於預防疾病的公衛卻占不到5%,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批評這本末倒置,全民健康前景堪憂。 衛促會秘書長陳奕曄指出,30多年前,台灣是世界衛生的模範生,在根絕許多重大傳染病及重大公共衛生...

閱讀詳情 »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空氣比較潮溼,使得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合併溼疹,或乾癬合併溼疹等混合型症狀的病患占多數。通常溼疹好發於夏季,也有少數會在冬季犯病,而乾癬則多發作於冬季。尤其目前正值季節交替之際,加上北部多溼冷氣候,皮膚又容易出狀況,除透過中藥治療調理,還須從日常生活多管齊下防護,才能有助減緩皮膚病...

閱讀詳情 »

痛風是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組織所造成的各種症狀,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痛風性腎病變和尿路結石,好發在足趾的關節,發作時關節局部會紅腫、發熱、疼痛反覆發作,也易導致腫脹強直變形。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藥劑部藥師王美文指出,尿酸是普林(Purine)等遺傳物質(如DNA等)中的1種含氮物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