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換季皮膚癢透透 中醫調理首重體內除溼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空氣比較潮溼,使得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合併溼疹,或乾癬合併溼疹等混合型症狀的病患占多數。通常溼疹好發於夏季,也有少數會在冬季犯病,而乾癬則多發作於冬季。尤其目前正值季節交替之際,加上北部多溼冷氣候,皮膚又容易出狀況,除透過中藥治療調理,還須從日常生活多管齊下防護,才能有助減緩皮膚病的侵襲。

  醫學上區分皮膚病種類多元,不論出現搔癢、流水、紅腫或脫屑等何種症狀,通常中醫理論皆歸因於來自體內「溼氣」引起的內外邪。中醫師鄭愛蓮指出,針對皮膚症狀的治療,中醫在用藥上主要是將皮膚病患體內長久囤積的溼熱及廢物排出體外,達到氣血循環、人體代謝管道暢通,從根本解決溼疹等皮膚疾病的問題。

  雖然可以藉由中藥治療可排除體內溼氣,但也不可忽略環境中導致物品發霉進而孳生黴菌的溼氣。鄭愛蓮表示,現代許多家庭會使用除溼機防潮制菌,不過卻疏於對貼身衣物,以及每天接觸7至8小時的寢具勤加防潮清洗。建議家中晾衣處若不易曬到太陽,可透過高溫烘乾達到除蟎抑菌的作用。此外,內衣褲也應選擇棉質材料,有助皮膚問題及過敏症狀的改善。

  臨床上常遇有皮膚病患對於運動、跑步流汗後,造成搔癢不適感到困擾。鄭愛蓮曾收治1名小五女生罹患溼疹,發作在四肢、手肘內側及膝踝後側,紅紅癢癢,愛漂亮的她在學校羞於出外活動常待在教室。事實上,多到室外活動,排出的汗如同體內廢物,可能暫時造成皮膚刺癢,但流汗時帶條毛巾立即擦乾即可,並不影響復原進度。

  皮膚病患冬天沐浴清洗的洗澡水不宜過熱,否則容易將體表油脂洗去,洗後會感覺特別的乾癢。鄭愛蓮建議,洗澡時可以加快速度,將肥皂在手上搓出泡沫,快速抹勻全身,然後沖掉就好;洗完後可在正常上藥膏保護傷口後,薄擦一層馬油、椰子油等慣用的產品保溼滋潤,減緩搔抓。

  中醫認為人體經絡運行有一定的節律,若能按照經絡氣血運行的時間生活作息,有助身心健康,古人云晚上9至11點的亥時已為深夜,應該就寢。鄭愛蓮強調,即使皮膚病復原後仍不應晚睡,11點即應上床,最晚不超過12點,應試著調整作息,早睡早起,才是養生不二法門。

相關推薦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自2011年起每年新增萬名乳癌患者,更位居2013年十大癌症成長幅度第一,且45歲以下的乳癌患者人數持續增長,顯示乳癌逐漸年輕化。過去醫師宣判患者確定罹乳癌時,總會出現勢必得切除乳房,與乳房告別的想法,但全切就比較好嗎?這樣的疑問幾乎縈繞在每個癌友...

閱讀詳情 »

(Source: Getty) 本文圖片皆出自同處。 相信大家小時候應該都非常享受「挖鼻孔」的快感吧!不過當時都會被父母以「不衛生」為由喝斥阻止,小編甚至還被媽媽恐嚇過鼻孔會越挖越大呢!根據網站Mirror的報導,挖鼻孔可不只是小孩子的專利,其實有高達九成九的大人常常會趁人不注意時偷偷挖一下。撇除不...

閱讀詳情 »

根據網站MailOnline的報導,研究閒適總是在下午時間昏昏欲睡或是看電視看到睡著的人其實是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高風險族群。而當這類人終於躺到床上睡覺時,又總是翻來覆去睡不好導致睡眠品質極差、隔天繼續昏昏欲睡。(Source: file photo) 本文圖片皆出自同處。 一項日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