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預防與醫療孰輕孰重? 衛促會批資源比例懸殊

  台灣健保舉世聞名,似乎也養成國人愛看病的陋習,據統計,107年國人醫療保健支出超過1兆元,醫療卻占9成以上,至於預防疾病的公衛卻占不到5%,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批評這本末倒置,全民健康前景堪憂。

  衛促會秘書長陳奕曄指出,30多年前,台灣是世界衛生的模範生,在根絕許多重大傳染病及重大公共衛生上扮演領頭羊角色,但近年來,衛生預防工作退居二線,而以治療為主,這也使得醫療保健支出越來越高,健保保費調漲壓力越來越大。

  陳奕曄分析,台灣現階段輕公衛、重治療,原因在於1980年代,政府公衛醫療政策大轉彎,鼓勵、獎勵私人資本投入醫療,讓醫療市場化,大型私人資本醫院及體系興起,逐漸改變公衛體系與醫療之間的機制。

  實施全民健保之後,健保總額被餵養成醫療市場巨獸,各醫療院身處市場競爭之中,以營利為導向,連公立醫院也無例外,必須自負盈虧,有些甚至委外辦理,忘記了自身所承擔的醫療公共責任。

  陳奕曄認為,在醫療市場的競爭環境,論件計酬、營利導向模式下,各大醫療院所只能拼業績,搶占市場,雖然喊著經營不易,但卻積極擴建醫療大樓、院區,與擴充儀器設備,將醫療視為商品。

  另外,公衛預防無市場利潤可言,因經費預算拮据,不僅人力資源大不如前,基層公衛人員忙於一線醫療,很難有時間協助民眾改善健康。陳奕曄表示,前端的公衛預防幾乎失守,等民眾生病之後,進入醫療必須花更多的錢。短短30多年,台灣公衛醫療產生的巨大變化,深刻影響全民健康。現今常聽到公衛醫療人員面對醫療與公衛亂象與民眾自身健康問題時,總是無奈自求多福。

  全民健康如何擺脫醫療市場經濟困局?陳奕曄談到,基層公衛保健,過去重要,現在更重要!建議透過各種公衛醫療議題倡議、研究與教育,呼籲政府及社會共同面對與扭轉「重醫療、輕預防」的公衛醫療體系。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動,真的會早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身體活動不足不但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且身體活動不足的死亡風險遠比充足身體活動多2到3成。而老人家想輕鬆達到運動量,其實有訣竅,物理治療師就有6招簡易身體活動,只要利用生活中的寶特瓶、椅子或公園設施,就可以越來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快拿把尺量一量你是不是「國字臉」!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榮總的研究團隊今(12)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針對什麼樣的「臉型」最有吸引力,發現只要兩側下顎骨角的距離,與兩側顴骨的距離比例越接近75%,就是最具吸引力的臉型;反之如果比例大於83%,恐怕會被認為是「國字臉」。 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時宛如一二三木頭人、瞬間定格「斷片」忘了前一分鐘在幹嘛,有時一句話都無法說完整,只能吃力的勉強吐出一個字一個字,40多歲的醫院衛教師程小姐過去幾年來就飽受失憶及失語症狀之苦,診斷發現是左腦動靜脈畸形瘤引發癲癇所致,但沒想到除去腦瘤之後,癲癇情形依舊,最高一天中「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到手的AZ疫苗效期短,接種對象一波一波趕著開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又再開放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以及高接觸風險工作者的第二、三類實施對象也可以接種AZ疫苗,讓全台可接種疫苗人數增加到61.3萬人。被稱為「防疫五月天」之一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