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讓孩子愛上數學 可從日常生活中小遊戲著手

  日常生活中,數學與你我共生存。不論是隨處可見的數字、容器盛裝的容量、以及物品的形狀等,這些都能算在數學的範疇內。學齡前的孩子,爸媽可透過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遊戲,以培養孩子「玩」數學的興趣,進而解答生活上的大小事。

  數學其實囊括許多面向,信誼基金會附設實驗幼兒園園長陳澤佩表示,數學可分為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等,而對於孩子來說數字屬於抽象的意義,是孩子最不容易懂、也是最後才會學習到的,在幼兒園裡,老師大多會運用遊戲,如:邊吃水果邊認識數字字卡、認識月曆等方式,以幫助孩子理解數學的涵義。

  兒童職能治療師吳姿盈也提到,對於孩子學習數字這方面,一開始是「唱數」,孩子聽著大人唱1到10,久而久之也會跟著記起來並照著念,再來才是「數量」,最初階會先認知到「多」與「少」的差別,或是聽指令拿東西,另外還會點數物品,如:數數看桌子上有幾顆糖果等,等到年齡大一點,也會進行數字的辨認跟書寫,進而漸漸會有數字順序的概念。根據不同年齡層孩子認知數學的概念,大致可分成4個發展階段:

1歲至2歲

  這階段的孩子,懂得「數量不夠」的概念,若發現自己拿得不夠多,會主動跟爸媽說出「還要」!也很喜歡玩像是利用杯子裝水等的容器遊戲,過程中會去探討多寡的概念,也能知道「小杯子裝得比較少」。雖然無法真正了解「量」的概念,也無法聽指令拿取相對應的物品,但能理解多與少的差別。

2歲至3歲

  透過爸媽長時間的訓練,2至3歲的孩子,能了解「1個」或 「2個」的數量概念。以傳統的發展進程觀察,孩子到了3歲,才能慢慢念出數字,但根據現今多數的臨床經驗,因長時間聽爸媽念數字,多數孩子在1至2歲就能完整念出1到10,但還是不懂數字的意思。

3歲至5歲

  3歲是個重要的里程碑,開始對於數字與數量之間的連結有所了解,因此若在3歲前,孩子能熟練唱數的能力,這時就能教學點數物品,而數量大約在5以內為主。到了4歲,大多數的孩子能點數10到20的數量,也能唱數20到30。

5歲至6歲

  前期發展穩定且練習足夠的孩子,唱數的數字能到100,這時也能培養其書寫能力,大多可寫出1到9的數字,經過教導過後,也能有數字順序的概念,懂得從1排到10。

★原文刊載於2019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85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面健保特約藥局開賣「防疫酒精」原本是為民服務的美事一樁,沒想到卻因為配送難度是口罩的5倍,無法同一時間到貨,竟引發有民眾撲空後飆罵藥師私藏酒精的脫序狀況,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20)日呼籲民眾互相體諒,因為到下周五(2月28日)前每一家藥局僅...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各地陸續傳出死亡案例,人心惶惶,高文音主持的年代新聞《聚焦2.0》本周六(2月22日)將播出「防疫專題」,請來胸腔內科名醫周百謙分享防疫知識,現場示範飛沫傳染的範圍,引發尖叫連連,高文音更脫口:「我的媽阿。」 周百謙表示空氣中懸浮粒子及路人飛沫,都可能含有病毒,而衣服及頭...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第24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不但發病早在兩岸全面封關之前、無出國史又無明顯接觸史,抗煞專家、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今(20)早說,國內已連續冒出2例不知道感染來源的病例,從副總統陳建仁到學界,不能再用社區「不用緊張」...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繼死亡首例的白牌車司機之後,國內再出現發病更早、且近2年無出國史又找不到明確感染來源的退休60多歲婦人病例,大家都想問怎麼感染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控制小組主任黃高彬精確點出,全因台灣與中國接觸與交往與他國不同,特別是從台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