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白內障手術後眼睛不適 竟是潛在性乾眼症惹禍

  年屆中年的林女士過去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史,近年來右眼視力漸漸模糊影響開車,醫師診斷為白內障,手術後雖然視力改善了,可以再度開車上路,但總是感到眼睛不舒服,甚至偶爾會影響視力。她擔心是否為手術後遺症,趁回診時請醫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罹患乾眼症,經過治療,症狀也獲得緩解與控制。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主任醫師馮介凡表示,全世界的乾眼症專家們近期重新定義這個疾病,讓大家對此有更廣闊與深入的認識,其中的一部分是把一些疑似乾眼症狀的疾病再釐清,有些確實是需要眼科治療的乾眼症,但有些則並非眼表層疾病,這些病人需轉介至其他相關科別治療。

  馮介凡說明,理學檢查有典型眼表層表現的乾眼症患者,醫師會依症狀給予不同的治療,這是最常見的狀況;另有少數病人雖有乾燥症狀,但臨床檢查卻沒有典型眼表層表現,這可能是疾病初期,需要再追蹤觀察一段時間。但是有些病人的病因並非眼睛,而是類似神經痛,這類病人可能需要轉介至神經或疼痛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

  臨床上有些病人並沒有乾、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往往是因為其他疾病就醫,比如白內障檢查,醫師一併檢查出病人有典型眼表層表現;甚至有些病人是因為神經失養性角膜病變,本身感覺神經失常所以不會痛,但是角膜有明顯乾眼症,這群人當然要接受治療。

  也有部分像林女士一樣,本身屬於潛在性乾眼症患者,原本淚水僅供正常狀態下使用,在接受眼睛手術的壓力後,淚水量已不足以保持眼睛表面健康,乾眼症狀就會在手術後較明顯。並不是手術本身的問題,而是病人在手術後誘發出原本潛在的乾眼症,只要接受治療,乾眼症狀就能受到緩解與控制。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陳儀潔、李文成、韓羽婕、程子奕/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決定延長至6月14日,背後決策怎麼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吐露最大考量,強調雖然目前感染的趨勢沒急劇惡化,不用升四級,但目前各地陽性率仍高、發病日距離採檢或報告出來的時間仍長,有隱藏病例還沒被發掘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陳儀潔 李文成 程子奕/台北報導 再等3天,新到貨的41萬劑AZ疫苗就可以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下午更釋出進一步的好消息,證實國內採購疫苗將分批到貨,6月將到貨200萬劑,至8月底可達1千萬劑,其中亦包括國產的疫苗在內。 指揮中心上午才宣布最...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健康報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至全國三級警戒,醫療機構量能均面臨嚴峻考驗。中壢天晟醫院除了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進行醫療營運降載政策外,也同步提升院內各項防疫策略。蔡芳生院長表示,這幾週隨著疫情不斷擴大,讓許多原本需要回到醫院看診的病人都受到影響,有些是延遲或因應政策而取消就醫,這...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疫情嚴峻,院長陳自諒表示,中醫大新竹附醫配合中央政策,提供遠距視訊診療,網路預約掛號後透過醫師視訊看診,了解病情,隔天持健保卡至「藥來速」批價與領藥,全程都無須進入醫院。同時,藥劑科總藥師黃柏豪表示,即日起領慢箋的病患,可以透過手機掃描慢性處方箋領藥欄QRCode進入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