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白內障手術後眼睛不適 竟是潛在性乾眼症惹禍

  年屆中年的林女士過去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史,近年來右眼視力漸漸模糊影響開車,醫師診斷為白內障,手術後雖然視力改善了,可以再度開車上路,但總是感到眼睛不舒服,甚至偶爾會影響視力。她擔心是否為手術後遺症,趁回診時請醫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罹患乾眼症,經過治療,症狀也獲得緩解與控制。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主任醫師馮介凡表示,全世界的乾眼症專家們近期重新定義這個疾病,讓大家對此有更廣闊與深入的認識,其中的一部分是把一些疑似乾眼症狀的疾病再釐清,有些確實是需要眼科治療的乾眼症,但有些則並非眼表層疾病,這些病人需轉介至其他相關科別治療。

  馮介凡說明,理學檢查有典型眼表層表現的乾眼症患者,醫師會依症狀給予不同的治療,這是最常見的狀況;另有少數病人雖有乾燥症狀,但臨床檢查卻沒有典型眼表層表現,這可能是疾病初期,需要再追蹤觀察一段時間。但是有些病人的病因並非眼睛,而是類似神經痛,這類病人可能需要轉介至神經或疼痛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

  臨床上有些病人並沒有乾、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往往是因為其他疾病就醫,比如白內障檢查,醫師一併檢查出病人有典型眼表層表現;甚至有些病人是因為神經失養性角膜病變,本身感覺神經失常所以不會痛,但是角膜有明顯乾眼症,這群人當然要接受治療。

  也有部分像林女士一樣,本身屬於潛在性乾眼症患者,原本淚水僅供正常狀態下使用,在接受眼睛手術的壓力後,淚水量已不足以保持眼睛表面健康,乾眼症狀就會在手術後較明顯。並不是手術本身的問題,而是病人在手術後誘發出原本潛在的乾眼症,只要接受治療,乾眼症狀就能受到緩解與控制。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吃」的問題最叫家長頭痛!尤其是副食品。醫師就提醒,只要嬰幼兒滿4個月大,家長可以開始給予副食品,最慢6個月也要開始,尤其是全母乳哺餵者,副食品可以提供額外的鐵質來源,並搭配含維他命C食物提高鐵質吸收,不過,家長得要有點耐心,因為研究發現,一種新的食物要被...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根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導,冬天有60%的人都在與“冬季皮膚綜合症”搏鬥。冬天對皮膚來說很殘酷,使皮膚變乾燥、脫皮和暗沉。患有此症狀的人,自述皮膚常有乾裂、發癢和乾燥情形。皮膚科醫師表示,改變日常生活習慣來適應季節變換很重要。包括在日常護...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中期肝癌的嚴重程度怎麼判斷?病患化療預後狀況可以預測嗎?85歲王先生罹患多發性肝腫瘤,透過X光發現最大的肝腫瘤達9公分,且初次使用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效果不佳,且因考慮肝動脈栓塞的副作用,後續選擇免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治療後腫瘤成功縮小至4公分,體能亦維持良好。 最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生兒怎麼全身皮膚像被燙傷一樣?一名11個月大的女嬰,出生以來生長評估正常,亦按時接種預防針,除了一點點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之外,整體活潑又健康,但日前卻突然全身紅疹、高燒40度,家長急忙抱到急診,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明顯上升,且全身上下從關節處到眼睛、鼻梁全都發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