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第24例最新病情曝光「目前最重症者」! 醫揭低中高三層接觸變缺口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繼死亡首例的白牌車司機之後,國內再出現發病更早、且近2年無出國史又找不到明確感染來源的退休60多歲婦人病例,大家都想問怎麼感染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控制小組主任黃高彬精確點出,全因台灣與中國接觸與交往與他國不同,特別是從台勞、台幹到台商大老闆「低中高」三層接觸通通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19日止,國內已累計檢出24名確診個案,其中透露最多警訊的就是19日深夜最新公布的第24例北部60多歲女性,生活單純,發病卻早在兩岸全面封關之前,社區感染的指標性意義還大過第19例的死亡白牌車司機。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第24例屬於重症,病況是目前所有確診病人中最重的;而初步疫調掌握,該名婦人退休之後活動史一向單純,不是在家看電視就是社區運動、跟朋友唱卡拉OK,密切接觸者共360人,包括家人、朋友及診所醫院人員,目前正安排一一採檢。

回顧第24例病程,最早於1月22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22日至29日4度就醫,但症狀加劇且出現呼吸急促情形,29日晚間前往醫院急診,檢查診斷為肺炎,30日收治住院,病情持續惡化,2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17日通報採檢轉收至負壓隔離病房,確診後目前持續隔離治療中。

黃高彬說,指揮中心針對1月31日至2月12日、肺炎重症但流感篩檢陰性的患者全面回溯性篩檢,這才找到第19例以及第24例的社區感染個案,目前擴大篩檢的網已經撒得很廣了,以醫院來說,每日篩檢人數都有300多人。

台灣與中國的交往跟其他國家不同,黃高彬認為是防疫最大關鍵,他說,以美國為例,跟中國的往來就很單純,僅僅是商務、旅遊往來;泰國也是,泰國與中國多半是旅遊,偏偏台灣「低中高」三層接觸都有,低層有台灣人在中國工作,中層有台幹,高層還有像鴻海一樣的跨國大老闆,無怪乎美國學者先前疫情預測就評估台灣會是重災區,全因兩岸交往太密切。

黃高彬強調,台灣目前防疫作為,擴大篩檢可以做到相當程度的防堵,而兩起有限度的社區感染,也還有一些來源的蛛絲馬跡可循,民眾不必擔心,但大巴士、計程車等特別風險行業是關鍵,民眾到比較近距離(2公尺以內)的接觸場合也要戴上口罩防護。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增第24例確診!又社區感染? 北部6旬婦近2年無出國史也染疫

第24例發病早在兩岸封關前! 專家憂社區難撐「台灣該學新加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骨髓增生性腫瘤有多難被診斷出來?根據統計,曾有20%的患者因此延誤第一治療時機。林口長庚醫院今(16)日宣布已將AI技術運用於血液病理診斷,利用其身為全台少數完成跨院區病理科數位化的醫療院所的身分,下一步可望能發展出一套可辨識骨髓增生性腫瘤的模型,用人工智慧助攻血液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不少台灣人愛吃燒烤享受過節氣氛,但小心吃出「烤肉病」,醫師提醒,往年一到中秋連假期間,急診總會湧入大量腹痛、腹脹、上吐下瀉的腸道急症患者,只要出現劇烈腹痛、頻繁嘔吐及腹瀉,甚至出現胸悶、呼吸困難、暈眩等情形,就須盡速就醫,可能已是急性腸胃炎。 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手爸媽護寶寶一生,第一件事,可得在孩子出生3個月內趕快接受聽力篩檢!因為國民健康署統計發現,去年國內新生兒有16萬697人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已達99.1%,其中就發現有825名有聽力損失的寶寶,全部轉介後續療育服務,有機會藉此達到正常的語言發展。 原來先天性聽力受...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長達2個多月的防疫期間,上班族運動量大減近4成,且有3成上班族「僵化」成「完全沒運動」,導致超過半數上班族體重較之前增加。而略顯發福的體態,在想奮發運動減肥之際,面對中秋佳節到來,月餅、烤肉吃喝行程轟炸下,許多人不免擔心起肚子一「團」臉又「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