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得安心嗎?禁反式脂肪滿3年 全台最新市售檢驗結果出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反式脂肪影響心臟健康,是公認的健康殺手,日常飲食中能避開就要避開,在台灣,也早禁止廠商將「不完全氫化油」添加於食品中,規定上路剛滿3年,董氏基金會今(1)日公布針對市售高油脂類食品的調查結果,從炸雞、沙茶醬、沙拉到人造奶油,通通符合規定,可暫時安心,但專家提醒,大吃油炸、麵包糕餅等,相關心血管風險還是不能忽略。

食藥署是在2018年7月1日起公告禁止廠商將「不完全氫化油」添加於食品中,以避免國人攝取人工反式脂肪。

董氏基金會為了解市售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布情形,今年5到6月於賣場、超市、連鎖速食店、夜市攤商等處抽檢14件含高油脂類食品(排除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食品註)。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結果發現,食藥署「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規定已經讓業者降低了食品中所含反式脂肪的含量,此次抽驗產品每100公克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皆小於1公克,且包裝食品的標示與檢驗結果亦相符,民眾目前應可不必擔心攝取到過量的反式脂肪。

事實上,人工反式脂肪有3種來源:油脂精製過程中產生、高溫油炸、不完全氫化油及其相關製品。雖然現有食品中不會有額外添加的人工反式脂肪,但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飽和脂肪。

許惠玉提醒,許多研究均指出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和心血管疾病正相關;當飽和脂肪攝取量佔總熱量的比例每增加1%,即可預期血膽固醇濃度增加2.7mg/dL;飽和脂肪對血膽固醇的影響遠高於食物本身所含的膽固醇,一旦飲食中含高飽和脂肪,易引起動脈血管壁的內皮組織受到損傷,形成動脈粥狀斑或動脈粥狀瘤,長期下來,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建議,每日飽和脂肪攝取不得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日2000大卡舉例,不得超過22克。

許惠玉強調,雖然避開了人工反式脂肪,民眾別以為就可以放心大吃油炸品、烘焙製品的麵包糕餅、零食點心等,因為還是會落入飽和脂肪的陷阱,為了避免新陳代謝症候群、高血脂、血膽固醇過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還是要遠離飽和脂肪。

董氏基金會建議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的小撇步:

1、以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沙拉油等植物油為主要烹調用油,取代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椰子油、奶油、人造奶油、牛油、豬油等)。

2、攝取蛋白質時,少紅肉(豬牛羊),優先選擇黃豆及其製品、黑豆、毛豆、白肉(雞肉、魚肉)等。

3、購買包裝食品時可閱讀營養標示,挑選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的品項。

吃得安心嗎?禁反式脂肪滿3年 全台最新市售檢驗結果出爐!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41萬劑莫德納疫苗正式入庫! 食藥署宣布最快7月7日驗畢配送

點名「北農群聚」不能重演! 農委會祭批發市場6大措施補破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了年紀還想「腳骨軟Q」行動力滿點,有些錯誤觀念得先避開。國內醫師觀察發現,國人常見的3大錯誤行為、飲食、運動習慣,常害民眾反而陷入行動力危機,包括「莫名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奶類」以及「散步、遛狗、騎腳踏車...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睡前「吃甜甜」想讓心情能放鬆,反而害了心臟!一名76歲男子,平日三餐定時、吃得也清淡,更有日行5千步的好習慣,唯一戒不掉的,每天喜歡在睡前吃蛋糕,且吃完馬上入睡,長達20年不改,結果導致BMI偏高達到30,最後感到胸悶、喘不過氣,...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境外移入一口氣多3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其中2人為30多歲男性(案519、521),1人為20多歲女性(案520),均為本國籍,分別是在美國及法國工作、留學返台。 ...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氣溫急速驟降轉涼,氣喘患者最要當心!國健署提醒,氣溫下降多變,氣喘患者一定要適時增減衣服保暖,以防因溫差過大,促發氣喘疾病的發生,隨身多帶一條小圍巾就可能發揮救命功能,而在這段適應時期也要牢記配合3件事,才能避免因為氣溫驟降溫差大引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