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東西狂吐變紙片人 竟罕見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吃東西狂吐變紙片人 竟罕見腸阻塞

一名19歲的女大生一年多前開始無法正常進食,常常吃一點東西就覺得飽,最後甚至吃東西就有噁吐感,體重從59公斤降到42公斤,家人擔心她是壓力太大,陪同至身心科求診,醫師排除心理因素造成的身心症後,高度懷疑可能是罕見的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引起,會診一般外科確診後,女大生接受3D微創腹腔鏡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治療,術後狀況恢復良好,逐漸恢復以前的食量,又可以吃愛吃的美食了。 

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嚴重會吐膽汁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古君平表示,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的夾角正常人約為45度到60度,這名患者的夾角只有約11度,距離縮短而壓迫到由兩動脈間通過的十二指腸,會造成十二指腸阻塞及急性胃擴張的症狀。大部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與後腹腔脂肪或結締組織流失有關,常見原因如癌症、嚴重外傷、營養吸收不良症或是神經性厭食症等,因病而變得太瘦,脂肪消失,使得腸子被血管夾住;另外也有解剖位置異常,使得十二指腸懸吊太高或上腸繫膜動脈起源處過低,都增加十二指腸被夾住的機會。

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罕見,發生率約0.013~0.3%,好發於10~39歲女性。輕度患者吃的少就有飽脹感;嚴重時會吐出膽汁胃液、體重下降等。治療上仍以保守療法為主,約可得到八成的成功率。醫師通常先以保守療法,若有噁心嘔吐明顯者,則以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或以鼻腸管灌食及全靜脈營養支持,若以上治療都無法改善或不願拖長病程時,就需考慮手術治療。

一口飯至少嚼30下 少吃重鹹
至於如何保養健康的腸胃,古君平醫師建議:1.吃飯時細嚼慢嚥,一口飯至少咀嚼20~30下。2.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減少攝取太鹹太辣的食物。3.可以吃一些腸道益生菌幫助消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28例本土個案,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新增12例。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有2例不明感染源為新北三重個案,足跡還在疫調中。此外, 因台北某醫院發生院內感染,造成新北共有6人因而確診。根據新北市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天新增板橋3例,新莊、三重、土...

閱讀詳情 »

北農與環南市場先前接連爆發疫情,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在臉書發文指出,當時在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抗原快篩後,立刻為相關工作人員施打疫苗,打了1.4萬劑,終於逐漸發揮效果了。7/9最近一次針對北農一市、二市的篩檢,結果2249位受檢者中只剩兩例陽性,其中一例還是舊案,他強調,疫苗還是最終的解決方法。柯文哲表示,...

閱讀詳情 »

AZ疫苗、莫德納疫苗開放施打後,因擔心引發血栓、心肌炎等副作用,降低不少民眾施打意願,使得疫苗施打相關話題備受關注,網路上更有不少關於疫苗施打教戰手則。家醫師陳欣湄及營養師宋明樺在《健康2.0》YouTube頻道《明欣醫聊事》單元中,針對網路上的傳聞一一釋疑。陳欣湄建議疫苗施打後,須備妥施打三寶,「...

閱讀詳情 »

基隆市昨日新增1名確診個案,竟是自己採檢確診,基隆市長林右昌因此批評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何沒辦法做到精準疫調,然而昨日晚間台北市發出新聞稿反駁。林右昌今(11)日列出時間打臉,指台北市是越描越黑,「柯市長繼續這樣微疫調、微微疫調、微微匡列,全台灣大概只能一直『微解封』了」。林右昌表示,台北市昨天發的澄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