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檳榔來驅寒 小心引發口腔癌

吃檳榔來驅寒 小心引發口腔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氣溫下降之際,民眾會多穿衣物、使用暖暖包等方式來保暖度過寒流。然而有部分民眾認為嚼檳榔可以禦寒,忽略了檳榔會致癌的事實,反而變成「吃在嘴裡、壞了身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本身就是一級致癌物!嚼檳榔容易罹患口腔癌;不僅如此,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嚼食檳榔者有較高的牙周炎罹患率,大部分嚼檳榔的人常有口腔潰瘍、牙齦出血、口臭、嘴巴不易張開和吞嚥困難等,經年累月口腔黏膜細胞產生病變,最終可能形成口腔癌。

定期接受篩檢 遠離口腔癌威脅

嚼檳榔是國人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死因資料顯示,每年超過 8千人罹患口腔癌、3 千多人死於口腔癌。國民健康署呼籲大家拒絕菸檳、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才是預防口腔癌不二法門。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千萬別用錯誤的方式保暖而賠上自身健康,建立無檳的生活習慣與型態,既可以擁有健康也可以省荷包。

口腔有「破斑硬突腫」症狀 勿輕忽 速就醫

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

(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

(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

(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

(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

(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國民健康署提供30歲(含)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及原住民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可至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保護口腔健康。

【延伸閱讀】

疫情升溫不用怕 WHO提出「非藥物介入措施」應對

打疫苗出現不良反應 如何通報、申請救濟?一次搞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疫苗要來了?有媒體獨家1日凌晨報導,「指揮中心已透過在美外交途徑,取得十多萬劑輝瑞疫苗,預計二月四日由阿聯酋航空運送來台,民航局將於今天下午召開內部會議,討論冷鏈倉儲以及配送等技術問題。」不過指揮中心1日早上隨即召開記者會嚴正否認。否認報導 指揮中心:有的話會公布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統計,肝癌的病患中,約有60%的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他們相較於一般人罹患肝癌的機率大150倍,若已經出現肝硬化罹癌機率更高!因此B肝帶原者不可忽視罹患肝癌的潛在危險性。基隆長庚醫院胃腸科張家昌醫師表示,即使是不活動性帶原者,每年也有0.1%比例的病患會得到肝癌,因此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律不整廣義來說指的是心臟發生不正常跳動,包括心跳太快、太慢或跳動不規律;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心房顫動,中風風險也較高。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統計,心房顫動在台灣的盛行率約有1%,且男性多於女性。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陳永隆醫師表示,多數患者對於心律不整的感受性低,因此在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精準醫療刮旋風 看基因決定標靶治療精準醫療成為各國醫學重點,其中癌症治療臨床應用逐漸普及,揮別傳統一體適用的治療策略,為患者量身打造療法及藥物,例如標靶治療,就是看準特定癌症基因標的作用,為病人找出最有效益且副作用最小的治療方式。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暨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