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海產後發癢、嘔吐、腹瀉? 當心是「組織胺」中毒了

吃海產後發癢 嘔吐 腹瀉? 當心是「組織胺」中毒了

臺灣四面環海,漁產豐富,國人飲食中常見水產品,而新聞報導也偶有食用水產品中毒的事件。根據食藥署108年食品中毒資料,「組織胺」發生中毒機率為天然毒素中最高;另每年11月到3月的河豚產季,也會有偶發河豚毒素事件,屬於神經毒素類中毒,如果未能及時處理,恐有致命的風險。

新鮮水產儘快吃 有效防止組織胺

食藥署指出,組織胺是在新鮮度差或腐敗水產魚肉中常見的一種化合物,成因是當魚體保存不當遭受細菌污染時,細菌會把魚體內的組胺酸分解成組織胺。由於組織胺對熱非常安定,不容易以加熱方式破壞,因此一旦生成就不容易除去,當消費者食入超過 500 mg/kg的組織胺後會引起中毒症狀,症狀包含:臉部與口腔泛紅、出現蕁麻疹、發癢、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

河豚毒素中毒 多數食用來路不明產品

目前國內發生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中,多數是不知道自己食用的是河豚或未有完整包裝標示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為預防中毒,應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不知名的水產品。

安心吃水產 購買水產品這樣做

食藥署已公開組織胺及河豚毒素等海洋毒素的檢驗方法,民眾可於食藥署官網查詢下載(首頁>業務專區>研究檢驗>公告檢驗方法或建議檢驗方法);同時,食藥署也提醒,民眾避免購買不新鮮、不常見或來路不明的水產品,才能吃得安心,避免海洋毒素中毒。

【延伸閱讀】

【睡眠日】打呼代表睡得香? 長期沒睡飽要注意!

鬆弛救星!超能電漿縮皮抽脂精雕 打造緊緻體態超有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目前孩子們的食物多為含糖量高,粘稠性強,質軟而精細的食物,如蛋糕、面包、餅乾、各種糖果、牛奶及各種飲料等都是兒童喜歡的食物。這些食物由於長期粘附在牙面上,易發酵產酸,侵蝕牙齒而產生齲齒。 孩子防止齲齒的辦法:窩溝封閉 什麼是窩溝? 每個人口腔內大牙的咬合面是凹凸不平的,...

閱讀詳情 »

女性月經正常週期為28天,正負不超過一天為一個週期的時間。來的時間是4—5天。可是我們並不瞭解這些知識,認為來就可以了,生活中有週期不是這個時間有提前有拖後的,來的時間也有長有短,不疼不難受,你認為有病嗎?生活當中,這是很常見的。 有幾種情況: 1.量大,提前。 這時候你不會認為有毛病,...

閱讀詳情 »

TOP1:飲食不注意 女性的在飲食中應注意避免寒涼食物。傳統中醫養生認為,女性體質屬陰,切不可過分貪涼食。冰涼生冷的食物進入體內,會消耗我們的陽氣,導致寒邪內生,侵害子宮。所謂涼食其實不僅僅是指低溫冷凍的食物,還包括一些本質上屬寒性的食品,比如西瓜、梨、綠豆、冰糖、苦瓜等,這些食物即使是加熱後,也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