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腦補腦? 錯!大腦最愛食物竟是益生菌

吃腦補腦? 錯!大腦最愛食物竟是益生菌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常聽到老一輩人說「吃腦補腦」,然而情緒低潮、思慮不清晰,這些情緒或思考的腦汁問題,有可能靠吃來改善嗎?陽明大學產學講座教授蔡英傑指出,大腦的確有自己喜歡的食物,研究已經發現特定的益生菌會透過腸道神經叢調節大腦激素的分泌,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與情緒,腸道就如同人體中的第二個大腦,若適度補充特定的益生菌,就有可能吃出好心情或減緩腦部退化!

一根腸子通到腦! 科學證實益生菌可影響腦部行為

蔡英傑教授指出,很多人不知道腸道的神經元數量僅次於大腦,因此腸道系統就像大腦一樣能分泌各種荷爾蒙,並且產生神經傳遞物質,這就是現在常聽到的「菌-腸-腦軸」一條線通到頂的菌叢調控,科學研究發現適量攝取特定種類的益生菌,對精神心理相關的疾病大有助益,並提出了「精神益生菌」概念,也讓「腦病腸治」成為一種新興流行。

PS128精神益生菌 調節壓力反轉壞心情

而不同的菌種對於情緒、學習能力、記憶力等都有著不同的影響,蔡英傑教授從近千種菌株中篩選出PS128精神益生菌,是一種能同時提升並調節腦內多巴胺與血清素的機能型益生菌。多巴胺具有傳遞快樂、興奮情緒的功能;血清素則可減緩易怒、焦慮,PS128精神益生菌的小鼠實驗發現體內傳遞快樂情緒的多巴胺上升約1倍、緩解焦慮的血清素上升約2成;而在壓力測試下,「壓力荷爾蒙」濃度也有降低的跡象,可舒緩憂鬱、焦慮、易怒、疲勞等症狀,對自閉症、妥瑞氏症、憂鬱症與帕金森氏症的緩解都有正面幫助。


吃腦補腦? 錯!大腦最愛食物竟是益生菌

▲陽明大學產學講座教授蔡英傑發現,特定的益生菌會透過腸道神經叢調節大腦激素的分泌,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與情緒

返腦還童,PS23健腦益生菌讓思慮清晰

腸道既然身為第二大腦,除了可以改變情緒,也能幫助思考嗎?蔡英傑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PS23健腦益生菌除了能夠提升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更能增加足夠的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y factor,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幫助神經生長。PS23健腦益生菌能增加BDNF、減少因老化導致的神經退化或腦部衰退,進而提供保護神經、維持神經細胞新生、增強記憶及預防失智等效果,讓思慮清晰,記憶力靈光不燒腦。

秋冬時節的感性與理性,精神與健腦益生菌雙管齊下、抗老又解憂

暴躁上班族:工時長、壓力大,又常日夜顛倒的生活是許多職人的工作日常,也因為壓力或負面情緒而變得急躁、焦慮,間接影響周遭人際關係。

季節憂鬱:秋冬日照不足、季節轉換,導致褪黑激素、多巴胺等分泌失衡、造成生物節律紊亂,使得情緒也跟著大亂。

大量用腦:學生、研究人員,這些需要大量用腦的族群,除了適當休息,更須時時補充維持腦力的「健腦點心」,保護神經、提高專注,減緩腦部退化。

這些問題,透過人體第二大腦與益生菌搭配,就有新解!站在預防醫學的角度,蔡英傑教授提醒大家平常多多察覺情緒的小徵兆,利用益生菌做好日常保健;人人都有機會擁有樂觀正面、思慮清晰的健康人生。如果身心情況嚴重,請立即前往身心科尋求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根據統計,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半會發展成慢性腎臟病,導致需要洗腎維持腎功能,也大增腎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台灣腎臟醫學會盧國城理事長表示,早期的糖尿病引起的腎臟損傷,最早出現可能會有一些微蛋白尿。到了後期可能會有水腫、胃口不好,甚至精神、體力、各方面都會變得比較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全台約有40萬名C型肝炎患者,其中8萬人曾接受干擾素治療並痊癒,自2017年C肝口服藥物納入健保後,過去兩年接受治療的患者有3萬人。2019年C肝用藥專款65.36億元,目標治療4萬名患者,截至5月已治療近3萬人,名額僅剩約1萬人,政府6月起放寬健保給付範圍,預期能嘉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51歲楊先生熱愛運動,曾是海軍訓練潛水員,不過4年半前他卻突然骨頭疼痛難耐、寸步難行,最後甚至惡化到需要臥床。就醫後竟發現罹患肺腺癌,且已經骨轉移,骨頭因長期被壓迫導致神經壞死,讓他不得已需靠輪椅代步,令他十分沮喪,後來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協助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般民眾對於麻醉的了解有限,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楊承憲醫師表示,沒有麻醉,手術沒法進行,一個好的麻醉是手術成功的先決要件。且麻醉醫師並不是在手術過程中麻醉而已,包括了術前的前置作業及評估,以及術中麻醉,更重要的是維持病人在麻醉的過程中,生命跡象維持穩定。麻醉藥退後的術後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