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膩罐頭、泡麵別慌!營養師囤糧教戰守則 6耐久放營養食材曝光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本土疫情趨緩,但新冠肺炎的威脅還在,不管是解封、還是降級,減少外出依舊必要,不少人習慣囤糧,但已經吃膩了罐頭、餅乾、泡麵該怎麼辦?別擔心,只要跟著營養師的建議,購買以下6大耐久放的食材,一樣能夠補充足夠營養。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張凱馨表示,疫情期間,許多人囤糧一般習慣都會從泡麵、餅乾、罐頭下手,但在居家防疫期間,可能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營養需求。

張凱馨建議,民眾上菜市場或超市時,不妨跟著以下原則,挑選6大類一樣可以久放的食材,在宅在家的防疫期間,一樣可以補充足夠營養,不必擔心吃到面黃肌瘦。

1.耐久放的乳製品

乳製品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除了可以補充身體需要的蛋白質,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質,每天飲用360到480毫升可有效預防鈣質缺乏的風險。一般常見鮮奶的保存期限大約只有2周,在防疫的特殊期間建議可購買保久乳及奶粉,都可室溫存放,不會占冰箱空間,冰箱就可存放更多需要的食物。

乳酪也是乳製品裡非常耐放的食品,使用乳酪入菜可以增加料理的多樣化,不僅在風味上有更多不同的變化,食用時也可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在冷藏前可將之分裝成小包裝放在保鮮盒,若想要放得更久,也可以冷凍保存。

2.穀類

防疫期間,一般大眾普遍第一個想到的是囤積白米、吐司、麵包及麵條,然而從糙米加工成白米及小麥加工成白麵粉的過程中,纖維約損失了8成左右。為了攝取足量的纖維,建議大家也可以買一些糙米、藜麥等。另外,白吐司、白麵包可改買「全麥」的。米及麵條放置陰涼處可保存大約一年;吐司及麵包冷藏大約保存3天,冷凍可以保存2周。

3.耐久放的蔬菜類

防疫期間活動量減少,腸胃蠕動也跟著減慢,容易發生便秘,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相當重要,同時也可以改善腸道菌相,間接幫助身體調節免疫力。保鮮期很久的新鮮蔬菜包括:根莖類、瓜類與茄果類、蕈菇類;或可用乾貨蔬菜的
乾香菇、乾木耳、海帶芽及紫菜,冷凍蔬菜來替換。

4.黃豆製品

黃豆及其製品是優良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除了脂肪含量很低之外,也沒有膽固醇。包裝完整的盒裝豆腐或真空包裝的豆干,買回家後直接放進冰箱冷藏即可;若是散裝板豆腐,購入後要先以清水沖洗乾淨,再加入過濾水淹過豆腐,存放在冰箱冷藏,若是短時間內吃不完,可兩、三天換一次水,如此可保存多天。

5.較耐放的海鮮及肉類

購買海鮮時可選擇小型魚及帶殼海鮮,建議將海鮮的內臟去除後再冷凍,能將保存期拉長。牛、豬、羊等紅肉,冷凍保存大約可放6個月;雞、鴨、鵝肉等白肉,冷凍保存大約可放3個月。

6.堅果種子類

堅果種子有豐富的維生素E、礦物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可以調節我們的免疫力,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選擇包裝完整且無調味的,可以存放比較久,也不會攝取過多的熱量及鈉,以免造成身體的負擔。食用份量建議一天以一把為限,避免一次吃太多,反造成身體過多的負擔。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只發燒咳嗽、血氧低 新冠病毒還會鑽「腦」造成神經長期後遺症

最新基因定序出爐!從南到北本土個案 流行元凶變異株多是「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台灣因一名長榮航空紐西蘭籍機師案765傳染給台灣友人案771,時隔253天再現本土案例,這幾天網傳一張案765疫調足跡列表,引發外界熱議,指揮官陳時中昨回應,可以掌握對象的就不公布,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若外洩行為屬實,將交由政風處調查。今又爆出案771曾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歲末年終,大小聚餐不斷,不少人都習慣點杯果汁來喝,以為比較健康,甚至以為可以取代新鮮水果的攝取量,這種觀念要快點改正!董氏基金會提醒果汁就是含糖飲料,研究已經指出,喝果汁容易導致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還會增加死亡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糖攝取量應在總...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義大利衛生部通報,今天新增1.9萬起武肺確診病例、459人染疫病故,累計確診已經突破200萬大關,來到202萬例。義大利今天武漢肺炎確診新增1萬9037例,前1天為1萬8040例,自疫情爆發以來確診病例累計已達202萬例。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各國加緊研發新冠疫苗的腳步,台灣也已有3家疫苗廠投入國產疫苗研發,不過,今(25)日卻傳出原本進度最為領先的國光生技因為疫苗抗體效價不符合預期,進度落後,恐怕無法如先前預期在年底進入二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回應對國產疫苗寄以厚望,但坦言目前看到的結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