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藥後出現這6種情況 表示藥物過敏快回診!

  吃藥之後如果皮膚出現紅疹、眼睛紅腫不適等過敏症狀,該怎麼辦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在用藥期間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藥物過敏6大前兆時,應立即帶著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

  任何人或藥物都有可能導致過敏,而且是難以預期的,又因藥物種類或免疫反應機轉不同,部分過敏反應會在服藥後立即至數日內出現,但也可能延遲到2、3個月才出現。一旦發現在使用藥物後,出現「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破」:口腔或黏膜潰瘍;「痛」:喉嚨痛;「紅」:眼睛紅腫、灼熱;「腫」:眼睛、嘴唇腫;「燒」:發燒等藥物過敏症狀時,就應儘速就醫。如果民眾服藥過後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可參考以下藥物過敏處理3原則:

(一)儘速回診或就醫

  疑似出現用藥過敏症狀時,應儘速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切勿擅自停藥、換藥,以免造成原有疾病惡化,或過敏狀況加劇。

(二)註記過敏藥物

  有用藥過敏史的民眾,可請醫師將過敏藥品名稱註記於「藥物過敏紀錄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也可請醫師註記於健保IC卡中。

(三)主動告知

  就醫時應主動告知處方醫師過敏藥品,領藥時再請藥師幫忙核對,以確保個人用藥的安全。

  食藥署提醒,民眾服藥期間應注意身體反應,若出現可疑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用藥史;若對使用藥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鄰近的藥局藥師諮詢。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動不動眼睛乾、嘴巴乾,竟然是身體「缺水」的重大傷病!50多歲的鄭女士,多年來一直有眼睛乾澀、異物感、嘴巴乾燥的擾人症狀,不但動不動就得灌開水,甚至半夜也必須要特意起身喝水,直到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後,才確診是俗稱乾燥症的「修格蘭氏症候群」,是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外、第二常見的...

閱讀詳情 »

四月天氣開始回暖,適逢連假許多家長除了既定的掃墓行程外,也會趁著兒童節、清明連假,帶小朋友出門走走,而這時節也是蚊蟲開始變多的時候,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提醒出門郊遊防蚊防蟲工作需做好,除避免蚊子叮咬造成小朋友不適外,更需慎防如恙蟲等叮咬,進而造成疾病傳染,而針對兒童有許多防蚊產品,家長也需慎選真正適合...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過敏兒為數不少,不少人從小就習慣避開過敏原,但如果都不接觸過敏原了還發作,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營養師提醒,有可能是「組織胺」在搞鬼,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包括紅白酒、啤酒、火腿、香腸甚至可可與巧克力、帶殼海鮮等,也過易導致過敏反應。 在外貿公司上班的蔡小姐就是一例,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