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飽也痛、餓也痛⋯醫教「護胃7法」解決消化性潰瘍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吃飽也痛 餓也痛⋯醫教「護胃7法」解決消化性潰瘍

秋冬之際,天氣寒冷、壓力刺激交感神經,易導致胃蠕動變慢,加上民眾喜歡在天氣冷暴飲暴食,享用不易消化與刺激性的食物,都會增加胃的負擔。此時因消化性潰瘍,至醫療院所尋求協助的病人往往增加很多,若未及時治療,嚴重恐胃出血、潰瘍惡化,甚至引發休克危機。

消化性潰瘍是指消化系統受胃液侵蝕造成潰瘍的情況。消化系統分別為,「食道」、「胃」、「十二指腸」,多數潰瘍易發生在後面兩者。在台灣,消化性潰瘍是極常見的疾病,約10%的人口患有消化性潰瘍,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就年齡層來說,十二指腸潰瘍的年齡層較年輕,約在20~40歲左右,胃潰瘍的年齡層則較年長,約在40~60歲。

消化性潰瘍依照位置不同,恐「飽脹痛」或「飢餓痛」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安表示,消化性潰瘍典型的表現是上腹痛,痛的方式跟潰瘍的位置不同有關。一般來說,胃潰瘍常見進食後出現「飽脹痛」,痛約1~2個小時後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的痛常表現於空腹時的「飢餓痛」,多發生在夜晚、清晨之際。

其他消化性潰瘍症狀,還包括噁心、嘔吐、上腹或胸口灼熱感、脹氣或打嗝等,通常在服用制酸劑後可緩解症狀。但情況嚴重者,亦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會出現吐咖啡色液體或是鮮血、解黑便或血便、臉色蒼白、心跳加速、血壓低、甚至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許多腸胃病甚至癌都有潰瘍的存在,即使沒有病變成胃癌,也可能導致胃穿孔、胃出血、幽門梗阻等嚴重病症。針對消化性潰瘍注意事項,陳建安提出以下「7要點」:

1. 飲食習慣:宜定時適量,細嚼慢嚥,切勿暴飲暴食、狼吞虎嚥。
2. 飲食選擇:以好消化為原則,不要吃太甜、太油、纖維素太高的食物。
3. 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香辛料、辣椒等,含咖啡因多的飲品(咖啡、濃茶)要少喝。
4. 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盡量避免煎、炸、烤的料理方式。
5. 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喝酒,維持作息正常,避免過高的壓力。天冷要保暖。
6. 遵從醫囑: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定期追蹤檢查及治療。
7. 警示症狀:吐咖啡色液體或是鮮血,解黑便,臉色蒼白,心跳加速,血壓低,

陳建安說明,許多民眾在冬天食用完火鍋、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後,容易引起消化性潰瘍發作,如何「護胃」成為冬天不可忽視的一環。建議民眾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如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避免拖延惡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免疫療法出現副作用,研究顯示,反而代表臨床療效、存活期延長。(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抗癌出現皮膚副作用,其實是好消息!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研究團隊與美國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跨國合作發現,接受免疫治療後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其整體存活期比未發生皮膚副...

閱讀詳情 »

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出現紅字,就代表有癌化可能嗎?王立文婦產科診所施俊宇醫師表示,抹片檢查結果若非屬正常,並不代表就是子宮頸癌,像是子宮頸發炎、萎縮也會出現紅字,若結果顯示「異常」則可能為細胞病變的徵兆,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或治療為佳。  「6分鐘護一生」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廣告詞,也是女性愛自己的方法,藉...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鐘藝  今天你起晚了,沒有時間吃早餐,一進辦公室就被拉去開會。開完會已經到中午,快15個小時沒有吃任何東西的你,面對豐盛的午餐卻毫無興緻,甚至覺得反胃、想吐。肚子裡空無一物的你按理來說應該是飢腸轆轆,為什麼食物對你的吸引力卻降低了呢? 克利夫蘭診所的胃腸病學家Christin...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科學研究發現,家中若只有一個小孩,這個小孩成年後肥胖的機率比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的小孩還高。因為獨子偏食的機會,飲用含糖飲料的機會,都比家中有其他手足的小孩還高。 獨子一直是心理學家感興趣的研究題材。過去有一些偏見的研究認為家中的獨子容易自我為中心,自私或是固執。但也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