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麻辣鍋前喝牛奶墊底 真的不傷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吃麻辣鍋前喝牛奶墊底 真的不傷胃?

大啖麻辣鍋對許多饕客可說是一大享受,坊間盛傳,吃麻辣鍋前先喝牛奶有助降低辣對口腔與腸胃的刺激,看在醫師眼中,這個方式不但效果有限,反而可能加重麻辣鍋對身體組織的刺激。
 
乳糖不耐症患者 喝下會腹瀉
雙和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明堯表示,牛奶中含有蛋白質及脂肪,的確具有保護胃黏膜的效果,可中和刺激性食物,但如果刺激性的食物太強,不論牛奶或胃乳都無法達到完全保護的效果,還可能因為自以為做好保護措施,未節制的進食,反增加胃部的傷害;有些乳糖不耐症患者,喝下過多的牛奶還會造成腹瀉。
 
食用刺激性食物,胃黏膜會遭到破壞,甚至直接傷及胃壁組織,造成胃發炎、胃潰瘍、甚至胃出血或胃穿孔。陳明堯醫師指出,胃有很多神經,所感受到的反應,端視其接收到的刺激而定,像是吃進麻辣鍋後會感到胃部有麻熱感,這種感受通常不會持續太久,若隔日仍有麻熱感,很可能是胃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使得黏膜保護力變差,讓胃酸直接刺激神經所致。
 
吃麻辣鍋時,不但食物本身就具刺激性,且吃的量多、油膩,再加上一些湯湯水水,若本身腸胃功能不好,例如腸燥症或胃食道逆流患者,受到的刺激就更大;此外,胃食道逆流時,甚至會在胃酸的加乘作用後,更加重食道灼燒的情形。 

先吃不具刺激性的青菜打底
而與喝牛奶相比,以食物墊底應該是更實際的方法。陳明堯提醒,嗜吃麻辣鍋者,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食,先以不具刺激性的食物墊底,例如白飯、白鍋中的青菜或肉類等,之後再慢慢加點辣,讓之前的食物與辣食產生中和作用;最忌諱在完全沒有食物墊底的前提下,直接讓辣食下肚,對胃的刺激可是既直接又強烈的。
 
不過,辣對胃並非完全屬負面因子,一點點辣可以刺激胃部血液循環,強化黏液分泌的功能,有助保護胃部,但如同天平一般,小辣有助胃部功能,太辣對胃部的直接傷害可就遠超過促進血液循環的優點了;因此,吃麻辣鍋的頻率不要太高,黏膜組織的修復約需48~72小時,修復後即無大礙,但若反覆刺激,也會增加病變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死亡雙雙「+0」,但境外移入卻多4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4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這4人都曾在國外接種過兩劑疫苗,但其中一人因在美國確診前後才接種,因此不列為突破性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12期疫苗接種第一階段預約到今(20)日中午截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最新統計,三款疫苗總共已188萬1516人完成預約,預計在10月22日到10月27日接種。第一階段若無法預約到疫苗的民眾,第二階段也能預約。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http...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根據國健署調查,骨質疏鬆症已經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4名,髖骨骨折發生率更是亞洲區第一名,國內醫師就提醒,因為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中,有6%的民眾會發生髖關節骨折,要命的是,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之內女性死亡率達15%,男性死亡率更高達20%,且存活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5例境外移入。外傳境外移入個案16448的60多歲男子是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富邦金昨日未作出明確回應,至今(20)日上午才發布重訊表示:「本公司依主管機關防疫規範,訂定應變措施,並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