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名醫論壇  治療慢性腎臟病再升級:腸道透析新觀念探討

名醫論壇  治療慢性腎臟病再升級:腸道透析新觀念探討

 方德昭/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主任、教授 

民國104年2月18日,50歲的女士來本院腎臟科初診。她是一位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腎絲球過濾率(eGFR) 8 ml/min,尿液的蛋白尿/肌酸酐:3.4,病因:慢性腎絲球腎炎)、且合併有高血壓和貧血。 

因為其他醫院醫師告知她要開始洗腎,所以她來本院尋求第二意見。經評估後,病人需要透析前的衛教準備和加強治療,即治療高血壓、蛋白尿、貧血、酸血症、低蛋白飲食、和預做透析動靜脈瘻管等。 

因病人對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一定的排斥,經和病人討論後,病人同意自費加上日本奈米醫學科技研發的口服製劑( 研發代號AST-120) 經由腸道移除毒素治療,每餐飯後1小時服用1包(每包2克),一天三包。 

治療期間,病人的腎功能大致都還穩定,甚至也沒有出現需接受透析治療的尿毒症狀。一直到民國107年5月5日,她的eGFR降到5 ml/min,胃口變差,這時候病人才開始接受血液透析的治療。雖然最後仍是需要透析,但由他院建議病人透析到病人自行轉至本院治療後,仍延長了3年3個月才開始透析,而且目前案例仍在本院接受一週三次的洗腎,狀況良好。 

從腸道選擇性安全的移除特定尿毒素治療,又叫做【腸道透析】。AST-120是一個微細的圓球型直徑0.2–0.4毫米的碳素粒子。飯後1小時服用可以到腸道,具備選擇性吸附尿毒素的能力,不會影響腸胃道消化酵素的正常作用。而且不會被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在腸道吸附毒素後就隨排便排出。 

日本及臺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皆指定推薦給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藉由移除腸道毒素,臨床研究文獻証明降低體內尿毒素可以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減少動脈粥狀硬化、和提高存活率。 

近來有一些腎友自行在坊間購買植物碳或活性碳的產品,以為可以代替AST-120的療效,其實是錯誤的。 

植物碳或是一般活性碳的吸附能力是沒有選擇性的,會將酵素、胺基酸、荷爾蒙等人體需要元素一併吸收。植物碳是以 竹、木、纖維素、泥炭、椰子殼及果殼等原料,經高溫 (800- 1000度)炭化而製成之黑色粉末,台灣的法規是植物碳僅可少量添加做為食用色素的染色用途。且竹炭在燒製過程,如果溫度沒控制好,會產生焦油,這種焦油是致癌物,故不宜長期使用。 

至於活性碳則因製程複雜,需要經過「碳化」與「活化」的步驟,因此不屬於「天然食用色素」,依【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不得添加於食品中(當然,也不能當成食品成分服用),美國食藥署目前也沒有核准將碳粉、活性碳作為食品添加劑。所以,植物碳/活性碳,不應該當作腎臟病治療使用,不僅有安全疑慮且可能延誤病情。 

名醫論壇  治療慢性腎臟病再升級:腸道透析新觀念探討

照片來源:方德昭醫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聯亞EUA未過 賴香伶疑高端審查順暢恐有「貓膩」?

北市本土今+4 衛生局籲:職場啟動居家及異地辦公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緯來《醫次搞定》邀請沈玉琳、郭昱晴、曾智希上節目分享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的肺部疾病;曾擔任戒菸大使的沈玉琳提及自己有長達25年的菸齡:「我其實很不喜歡菸味,抽菸只是一種社交工具,當了戒菸大使之後才真正斷了菸癮。」小禎也自爆年輕的時候曾經抽了五、六年菸:「突然有一天覺得菸味很討厭,一夜之間就全戒掉了,瞬間...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2019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從7月25日到7月28日在南港展覽館展出,今年的特色之一是設置職能治療專區。在ATLife生活輔具展職能治療專區裡,將由專業的職能治療師在現場展示居家高齡及無障礙友善設計原則,讓現場民眾了解到客廳的照明及地板設計如何讓長輩不易跌倒,又有哪些...

閱讀詳情 »

左起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病友代表惠敏、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 【記者周蘭君報導】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發生率也居高不下,恐怕將成為新一代國病!8月1日世界肺癌日前夕,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國民健康署、台灣肺癌學會、癌症醫學會等團體25日共同提醒國人重視肺癌防治,並...

閱讀詳情 »

蘇嘉瑞:大健康產業跨領域轉型趨勢—精準醫療 文.洪寶山 六月份衛福部公布最新數據,癌症已連續三十七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面對癌症的威脅,健康保健的意識抬頭,日新月異的醫療科技,如何以新型的產業姿態邁向整合式醫療? KPMG安侯建業   跨領域的醫療生技產業輔導 作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