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吞嚥卡卡、乾咳是罹癌警訊! 1壞習慣拉近食道癌距離

吞嚥卡卡 乾咳是罹癌警訊! 1壞習慣拉近食道癌距離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36歲的林小姐從去年底開始,陸續有乾咳跟吞嚥卡的症狀,以為是胃食道逆流,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肝膽腸胃內科就醫,醫師就建議林小姐接受上消化內視鏡檢查。但因為症狀輕微,林小姐都自行買藥控制,直到3個月後,終於接受胃鏡檢查,於胃鏡下發現胃食道交接處有腫瘤,輔以窄頻影像技術診斷,同時接受切片檢查確診為惡性癌症細胞,目前已完成手術同時接受化學治療中。


食道癌症初期3大症狀 異物噁心感、吞嚥卡、反覆乾咳


新竹台大分院肝膽腸胃內科施文廸醫師表示,食道癌初期症狀就是單純的胃食道逆流。有些人吃東西有異物感、吞東西會感覺卡卡。有些人常覺得喉嚨乾癢,需要喝水才能稍微改善。有些人會覺得咽喉緊縮,尤其喝熱茶、熱湯,整個上腹到喉嚨不舒服。有些人會反覆咳嗽、常需要清喉嚨。


但通常因為這些症狀都不嚴重,所以民眾常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來減緩症狀,因而耽誤了食道癌早期發現跟治療的黃金時間點。


食道癌危險因子 喝熱食、喝酒、嚼檳榔、抽菸


施文廸醫師指出,食道癌多與飲食習慣不良有關,台灣人習慣喝熱湯、熱咖啡,加上食道癌症最大的危險因子:喝酒、檳榔、抽菸,會讓食道癌發生的機率大為增加。像是上述案例的林小姐,她唯一的危險因子是習慣熱食,過熱的食物會讓食道反覆受傷,久而久之就會變成食道癌。其次像台灣人喜歡吃的香腸、火腿、臘肉等亞硝胺食物,也都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新式內視鏡檢查 幫助發現早期症狀


施文廸醫師提醒,如果民眾有任何食道症狀,如噁心、嘔吐、反覆咳嗽,甚至有吞嚥困難、體重減輕或食慾不振,建議直接接受侵入性的胃鏡檢查直接觀察,同時可以進行切片來確認是否有癌前病變。近來,有許多新的內視鏡技術被發展出來,例如窄頻影像技術(Narrow Band Image, NBI)等,相較於傳統內視鏡更能偵測到血管的增生,能大大的提高早期食道癌症的診斷率,是民眾的一大福音。若害怕侵入性檢查,或者沒有明顯症狀又想得知是否自己有可能是食道癌患者,則可透過非侵襲性的方式,如高階的頭頸部核磁共振來作初步篩檢。


施文廸醫師說明,初期的食道癌症是可以藉由手術而完全根治的,而中末期的食道癌則能透過化療跟放射線治療來達到疾病控制,建議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病主法》邁入3週年 你了解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顏值當道的現代,無論男女都希望能夠青春永駐,看起來數十年如一日,特別是在歲末年終之際,除了添購新裝祈求新年新氣象的好意頭外,很多人的共同選擇都是趁著跨年、春節年假到醫美診所「修修臉」,希望在新的一年能給人煥然一新的亮麗開始。第三代「聚雙旋乳酸」新上市 愛美人士夯知名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肥胖與減重一直是生活日常中討論的熱門話題。根據國健署公布2019年國人成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已達47.97%,代表兩個成人就有一個有過胖問題,創下歷史新高。而WHO以及國內外專家也不斷提倡「肥胖是疾病,健康首要就是減重」。微創手術、護理、營養團隊 助病友健康輕生活為提供北台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英國傳出新冠病毒變異,傳染力可能提升70%!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指出,英國變種新冠肺炎病毒已經失控,倫敦在20日開始封城等級第4級,當地民眾立即「逃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秋冬專案奏效,台灣未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熟男壓力大!根據Garmin《2020亞洲區用戶健康數據報告》顯示,台灣45至55歲和55歲以上男性運動比率相當高,運動量甚至為女性的2倍,但這群熟男壓力沉重,位居亞洲各國之冠,且睡眠品質也女性還得差,壓力可能來自家庭、職場。 《2020亞洲區用戶健康數據報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