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膀胱癌患者摘膀胱以免癌細胞殘存 微創手術小腸變膀胱

膀胱癌患者摘膀胱以免癌細胞殘存 微創手術小腸變膀胱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沒有家族史和不良生活習慣的57歲柯先生,幾個月前因無痛性血尿到住家旁的醫院就醫,確診為局部侵犯性膀胱腺癌。雖然標準治療是全膀胱切除手術,但柯先生非常希望保留膀胱功能,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以傳統手術切除部分膀胱與腫瘤,然而手術後的病理報告卻指出膀胱仍有殘存的癌症細胞,若不徹底切除,恐再惡化。柯先生轉到台北慈濟醫院,醫師評估他才剛動過手術,可能有沾黏問題,且希望能保有排尿功能,遂透過達文西手術系統替柯先生摘除膀胱,再擷取部分小腸重建新膀胱。透過膀胱訓練,術後1個月柯先生便完全適應新膀胱,生活重回軌道。


最常見的膀胱癌是泌尿上皮癌,誘發的主因是金屬染劑、含砷的地下水,而抽菸亦會增加4倍罹癌風險;而柯先生所罹患的膀胱腺癌,發生原因不明,但以膀胱癌來說,不論組織為何種型態,局部肌肉侵犯性膀胱癌的治療標準就是切除整個膀胱,以免發生癌細胞殘存的情形。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游智欽醫師解釋,侵犯性膀胱癌代表至少是第2期的癌症,極少部分病人適合部分切除,主要還是以根除手術為主。除了根除手術,侵犯性膀胱癌在較早期或是身體狀況極差的病人也可以選擇電療加化療治療,但此類病患仍有3分1會因癌細胞控制不佳擴散,最後還是需要手術。


膀胱與周邊淋巴完整切除後,泌尿科醫師會截取部分小腸,剖開塑成球形,縫到原本膀胱的位置上,取代原有的膀胱功能,就是所謂新膀胱重建。游智欽醫師指出,尿道跟新膀胱的接口極小,所以用傳統方式重建考驗醫師眼力,腹腔鏡方式則是考驗技術,要是沒縫好,兩者都可能在術後漏尿或因沾黏造成尿道狹窄、發炎。基於上述原因,加上柯先生剛透過傳統手術切除部分膀胱,手術部位與周邊組織有沾黏問題,游醫師選擇達文西手術系統,先在腹腔周圍開6個微創小洞,伸入器械進行膀胱與淋巴切除手術,再於下腹開1個6公分切口,取出檢體(膀胱、淋巴),最後縫上用小腸做的新膀胱。這種做法不但出血量較傳統手術減少了一半以上,疼痛感與術後併發症也大幅降低,有助於術後恢復。


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統計,1年約有2千個新確診的膀胱癌患者,由於膀胱沒有痛覺,所以病人對初期癌症的產生往往不會察覺,或誤將血尿當作尿道發炎,延誤就醫。對此,游智欽醫師提醒民眾勿輕忽無痛性血尿,若身體有異狀務必及早就醫,以免造成病況惡化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病主法》邁入3週年 你了解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隨著中秋佳節即將來臨,雖然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各縣市陸續宣布禁止戶外烤肉禁令,但不少民眾仍會選擇居家燒烤或於燒烤店內用應景過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陳祖儀醫師表示,往年在中秋連假期間,急診總會湧入大量腹痛、腹脹、上吐下瀉的腸道急症患者,提醒民眾享受美食的同時,亦須留意食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中國有個研究發現,使用簡單且低成本的鹽替代品(礦物質鉀),可以降低中風或高血壓的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死亡的風險。這個策略每年在中國可以預防100萬件重大心血管疾病。 Julie R. Ingelfinger博士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的孩子已經康復出院了,但有些家長不希望他返校,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傳染,我覺得有種被排斥的感覺,好難過!」陳小姐焦慮地抗議,周邊的親友害怕被病毒傳染,出現排斥及標籤化行為。新冠肺炎確診者身體康復後 心理仍需持續照護高雄市政府陳其邁市長表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康復者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考量目前國內口罩產量已大幅提升,足夠供應每位國人所需,且有多元購買口罩管道,民眾透過實名制通路取得口罩的需求已大幅下降,因此實名制口罩網路/超商販售通路,將運作至第44輪後暫停服務。藥局通路及無健保特約藥局的偏鄉衛生所,則仍持續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